【资料首发】建设设计中避难层(间)的相关要求.pdf

【资料首发】建设设计中避难层(间)的相关要求.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资料首发】建设设计中避难层(间)的相关要求 1、设置避难层的意义 高度 100m以上的建筑物,一旦遇到火灾,要将建筑内的人员完全疏散到室 外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加拿大有关研究部门提出以下数据, 使用一座宽 1.10m 的楼梯,将高层建筑 的人员疏散室外,所用时间见表 9。 除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高层住宅和单元式高层住宅以外的高层民用 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都不会少于两座,即便是采用剪刀楼梯的塔 式高层建筑,其疏散楼梯也是两个。 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疏散时间可以减少 1/2 。即使这样,当层数在三十 层以上时,要将人员在尽短的时间里疏散到室外,仍然是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高度超过 100m的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是非常必要的。 国内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的情况 2、避难层(间)的设置要求 避难层的设置, 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 不宜超 过 15 层。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不宜超过十五层的原因是, 发生火灾时集 聚在第十五层左右的避难层人员,不能再经楼梯疏散,可由云梯车将人员疏 散下来。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城市配有 50m的高的云梯车,可满足十五层高度 的需要。 还考虑到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需要,并能方便于建成后的使用管 理,两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大致定在十五层左右。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 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但人员均 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进入避难层的入口, 如没有必要的引导标志, 发生了火灾, 处于极度紧张的 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 为此提出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 断开通过避难层。但均应通过避难层,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 5.00 人/m2 计 算。 避难层的人员面积指标, 是设计人员比较关心的事情。 集聚在避难层的人员 密度是要大一些,但又不致于过分地拥挤。考虑到我国人员的体型情况,就 席地而坐来讲,平均每平方米容纳 5 个人还是可以的。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 1.00h ,照度不应 低于 1.00lx 。 结语: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 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 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 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 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 春更加光彩。 本文由王敏老师编辑整理,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档评论(0)

zzx6675gx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