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docx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803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 动化方面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 具有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 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安装施工、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树立科 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实干创新、 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技术理论基础,主要是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和企业管理等 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识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 能;具有本专业内一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 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具有较强 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健康的心 理素质; 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掌握一 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3、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制: 基本学制 4 年,学习期限 3- 8 年。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力学。 五、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基础、电工学(电工技术)、电工学(电子技术)、机电传动控制、自动控制原理(含积分变换)、微机原理及应用、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先进制造技术、 CAD/CAM 技术、塑料模具设计、冷冲模具设计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 1、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见附表一 ) 2、课程设置和安排: (见附表二 )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见附表三 ) 七、创新实践学分要求: 创新实践最低要求学分为 能学分和实践学分三部分构成,  8 学分, 其中社会实践 3 学分。创新实践学分由科研学分、 技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 学科竞赛、 发表 学术论文、研制出实用产品或取得专利等方式获得。 八、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学时数 学时百分比 学分数 学分百分比 公共课 770 29.08% 40.5 22.01% 必修 学科基础 1014 38.29% 55.0 29.89% 专业基础 304 11.48% 16.0 8.70% 实践环节 - - 34.5 18.75% 限选 专业方向 272 10.27% 14.0 7.61% 任选 专业任选 72 2.72% 4.0 2.17% 公共任选 216 8.16% 12.0 6.52% 创新实践 - - 8.0 4.35 % 合计 2648 100.00% 184.0 100.00% 附表一、各学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周数 项目 入学 军事 公益 理论 课程 课程 技能 金工 生产 毕业 毕业 毕业 机动 寒暑 学期 考试 论文 论文 教育 训练 劳动 教学 实习 训练 实习 实习 实习 教育 时间 假 小计 学期 设计 设计 第一学期 1 2 15 1.5 1.5 5 26 第二学期 (0.5) 17 1.5 0.5 7 26 第三学期 (0.5) 16 1.5 2 0.5 4 24 第四学期 15 1.5 1 3 0.5 7 28 第五学期 15 1.5 3 0.5 4 24 第六学期 15 1.5 3 1 0.5 7 28 第七学期 12 1.5 3 4 0.5 5 26 第八学期 5 9 0.5 2.5 0 17 合计 1 2 (1) 105 10.5 10 1 0 5 4 5 9 0.5 7 39 199 备注: 每学期的实际周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2. 一般每学年寒假 4 周,暑假 7 周 (最后一学年不安排暑假 ); 社会实践安排在每学年暑假进行; 公益劳动 (1 周)安排在第二、 三学期, 由学校统筹安排, 公益劳动不占课内学时。 附表二、必 修课课程设置 课内学时总数 每周学时分配 考核 课程 学 总 讲实验一 二 三 四 五六七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分 备注 类别 学 或 15 17 16 15 15 15 12 考 考 数 时 试 查 上机 周 数 课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272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44 3 √ 10 注 1 272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30 2 √ 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