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吴浩青院士:中国“锂离子电池之父”.docxVIP

追记吴浩青院士:中国“锂离子电池之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记吴浩青院士:中国“锂离子电池之父” 当下每个人都要与锂电池打交道——小的有手机、 iPad 、相机电池,大的比如电动汽车。虽然锂电池取代镍氢 电池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它却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其实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关于锂电池的基础理论研究就已 经展开,由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吴浩青教授完成并 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成果,比日本学者在《科学》杂志 上发表第一篇关于锂电池的文章整整早 10 年。 2019 年是吴 浩青的百年诞辰。作为化学教育学家、国内电化学开创者之 一,吴浩青也被称为中国“锂离子电池之父”。 钱不是第一 1914 年 4 月 22 日,吴浩青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丁蜀镇农村。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从小他就跟着父亲一起摇头晃脑地背文章。教书育人的理想也不经意间在心底生根发芽。 但这个理想却因为父亲的过早辞世变成了一个不敢提及的愿望。吴浩青 5 岁时,父亲突发大病,很快便撒手西去,剩下吴母一人独自抚养姐姐和吴浩青。尽管家境贫寒,吴母甚至并不识字,但节衣缩食也要坚持将吴浩青培养成人,甚至让年仅 18 岁的长女早早出嫁,无论如何,一定让吴浩青读书。 虽然年幼, 吴浩青却深刻懂得母亲对他寄予的厚望。 他愈发刻苦读书,连连跳级减少学费:小学毕业后直接考取初中 第 1 页 二年级的插班生,初中只读了一年直接报考高中,而且被著名的苏州中学录取。 苏州繁华,美景移步,吴浩青却无暇欣赏。 一边强化自己的初中知识,一边准备升学。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录取。 靠着亲友接济和半工半读,吴浩青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毕业时拿到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系主任周厚复十分欣赏这个聪慧勤奋的弟子,给他推荐了三个工作:去防空学校当化学教官 ; 去扬州中学当教师 ; 留在浙大当助教。 这三个工作中, 助教的工资是最低的, 仅是前两个工作的一半 ; 而且如果五年内升不到讲师的位置,就要自动离职。尽管债务缠身、急需用钱,吴浩青还是选择了当助教。 这是他人生中十分关键的一次选择。 吴浩青在世时回忆到 这件事曾说:“当时,钱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的需要 ! 但毕竟非我孜孜以求的初衷。虽然三个工作都能传授我所学知识, 但前两个只能完成我一半愿望,缺少继续研究的条件,而助教工作可满足我毕生的抱负,做一个大学教授。” 他终于用实际行动大声“呼喊”出了自己多年埋藏于心的理想,走上了自己向往的从教、科研之路。 “铁面包青天” 上过吴浩青课程的学生, 都知道他是“铁面包青天”, 想蒙混过关是绝对不可能的。关于吴浩青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第 2 页 有一个故事广为传播。 吴浩青长期主讲化学系学生最为头疼的物理化学科目。 物理化学是一门满是“蝌蚪文”的课,吴浩青却把它讲得深入 浅出,通俗易懂。如果当年有名师精品课程评比的话,估计无人能敌。有学生曾评价道:“吴老师的课包容了优雅的风格和节奏,描述了科学世界中人类所面临的多种复杂问题,详尽而奥妙。” 但听懂了不代表考试能顺利过关。 某届学生考试时, 吴浩青给出了 59.8 分。学生本人回去核实发现评分没有任何纰 漏,因此并未作出任何异议。 0.2 分的微小差距,此门课必须重修。 吴浩青的学生、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余爱水至今仍然记得,自己当年跟老师读博士时,一位素来成绩很好的同学电 极过程动力学课期末考试只拿了一个 C。因为要申请出国,该同学找到吴浩青求情,希望能提高一下分数。吴浩青直接拒绝,但说可以让他重考一次。严师出高徒,这位学生如今正活跃在美国尖端化学研究第一线。 即使在去世的前几年, 吴浩青仍然坚持“考 C 就要重修”的铁律。 C 并非不及格,但在吴浩青看来 C 就是不过关,必须重修。 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是一样, 他希望每一个都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四个儿女和孙辈们的职业各不相同,有教 第 3 页 师、医生、检察官、公务员等。儿子吴全曾说:“爸爸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两个词,就是认真和实在,对我们做什么工作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我们做得怎么样。” “不朽的园丁” 吴浩青素来喜欢做实验, 甚至养成了在实验室搭床睡觉的习惯。晚上做实验晚了,索性就连家也不回了。这个习惯的养成是源于 1955 年他负责筹建的我国高校第一个电化学实验室。实验室四周全由屏蔽电子干扰的铜丝网包裹,连门都是特殊材料制作。因为经费有限,实验室十分狭小,人待在里面时间长了很不舒服。 可吴浩青却十分珍惜, 为了记录数据, 他就彻夜待在实验室里。专门买了个闹钟放在床边,半夜闹铃一响,就赶紧起床摸到实验室去记数据。 晚年吴浩青因为害怕手抖做不了实验, 更加注意锻炼手的灵活性,愈发喜欢上了烧菜和种花。 吴浩青有个特殊的称号,他被复旦大学玖园 ( 第九宿舍 ) 的邻居们称为“不朽的园丁”。 多岁时吴浩青还会躬在院子里种腊梅、移植香樟。时至今日,尽管园丁不再,腊梅却依然飘香,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