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研究生课程简写.pptVIP

临床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研究生课程简写.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HO and ISUP 分类 Urothelial papilloma 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瘤)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low grade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high grade ISUP: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 Urothelial papilloma 1%, 多见于青年,肿瘤呈乳头状,细胞分化良好 尿路上皮乳头状瘤 病理变化 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瘤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 具有典型的乳头状结构,被覆上皮增厚(常7层)瘤细胞核染色质粗,核普遍增大,无深部浸润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low grade 术后可复发,少数发生浸润 乳头状结构存在,但不规则 细胞排列紧密,极性大致正 常小灶状核异型性改变-核深 染出现少量核分裂像。 低级别尿路上皮乳头状癌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high grade 细胞层次增多,排列紊乱,极性消失,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像较多,并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高级别尿路上皮乳头状癌 多发生浸润,可浸润至膀胱深肌层甚至周围组织; 易转移,预后差 病理变化 ⊙好发部位 膀胱侧壁和膀胱三角区近输尿管开口 ⊙肉眼 -多呈乳头状、菜花状或息肉状、扁平斑块状 -单发多见,也可多发(占16~25%) -切面灰白,质脆,可见坏死/溃疡 -浸润性或非浸润性 尿路上皮癌 尿路上皮癌 ?直接蔓延-侵及膀胱邻近的组织器官 ?淋巴道转移-多见,常侵犯子宫旁、髂动脉旁和主动脉旁淋巴结 ?血道转移-肿瘤晚期可经血道转移至肝、肺、骨、肾等器官 扩散及转移 临床病理联系 ?最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血尿; ?术后易复发,部分复发肿瘤的分化变差; ?预后与组织学分级和浸润与否密切相关; ?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是诊断常用的方法。 * * * * * * 肾透明细胞癌与VHL(Von Hippel-Lindau)基因 研究发现透明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与VHL基因发生突变密切相关,在遗传性和散发性的患者中都能发现VHL基因的异常,因此VHL基因被认为是肾透明细胞癌的主要癌基因。该基因得名于VHL病(Von Hippel-Lindau diseas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肿瘤综合征,涉及多个系统病变,主要包括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成血管细胞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透明细胞癌[6]。人类VH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25~26区,全长约15 kb,包括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编码长4.7 Kb的mRNA。VHL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称作VHL蛋白(pVHL)。pVHL有两种:一种含有21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 ~30 kD,称为p30或pVHL L蛋白;另一种分子量为19 kD称为p19或pVHL S蛋白。pVHL包括α和β两个结构域。pVHL蛋白与Elongin B-C、CUL2蛋白组成VBC(VHL-ElonginB/C-CUL2)复合物,该复合物被证实属于E3-泛素蛋白酶系统,参与人体内多种蛋白的降解过程,在这个系统中, pVHL通过β结构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底物分子,通过α结构域与Elongin B-C结合并呈递底物分子,起到介导蛋白降解的作用。因此VBC复合物可介导蛋白降解被视为pVHL蛋白的基本功能[8]。 累及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炎症性病变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者主要由尿路细菌感染引起;慢性肾盂肾炎除与细菌感染有关外,其发病与膀胱输尿管反流和尿路阻塞相关 女性多见,临床上有发热、腰部酸痛、血尿和脓尿等症状。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 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尤其大肠杆菌(60-80%)、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等 ◆ 急性肾盂肾炎多为单一细菌感染,慢性肾盂肾炎可为混合感染 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源性感染: 细菌入血到肾,金葡菌多见,常双肾受累 上行性感染:主要感染途径 细菌上行到肾盂、肾盏、肾间质,引起肾盂和 肾组织炎症,以大肠杆菌为主,常单侧肾受累。 感染途径 泌尿系统防御体系 尿路阻塞-引起尿液潴留 泌尿道粘膜损伤-医源性因素 膀胱输尿管返流、肾内返流 机体抵抗力下降 肾盂肾炎的诱发因素 尿液清洗冲刷作用 膀胱粘膜产生局部抗体(分泌型IgA) 膀胱壁内的白细胞吞噬和杀菌作用 输尿管斜行进入膀胱壁阻止尿液逆流 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

文档评论(0)

1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知识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