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做儿童阅读的推广人 ——朱永新《我的阅读观》、薛瑞萍《我们班的阅读日志》读后感.docxVIP

自觉做儿童阅读的推广人 ——朱永新《我的阅读观》、薛瑞萍《我们班的阅读日志》读后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PAGE 3页 共 NUMPAGES 13页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自觉做儿童阅读的推广人 ——朱永新《我的阅读观》、薛瑞萍《我们班的阅读日志》读后感 11月4日迎江区“图书漂流”活动的图书“漂”的我校。在一大摞的教育教学专著中挑选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阅读观》、《教育如此美丽》和《教育的解放》,因为经常在教育类的杂志和微信中读到朱永新教授的只言片语,还从没读过他的专著。因为鲁主任说28号要交图书,所以11月的好多个晚上做完家务后就窝在沙发上拼命地读。由于11月的活动出奇的多,所以只精读了《我的阅读观》,做了24页的读书笔记。《教育如此美丽》和《教育的解放》是朱永新教授到各地讲学、参观、考查的随笔,就匆匆扫读了一遍。28号准时将三本书交给了鲁主任。29日到鲁主任办公室发现所有图书还未“漂”走,就又寻宝似的在里面发现了安徽名师薛瑞萍的《我们班的阅读日志》,正好到了周末,便将这本书借了回来,答应尽快归还。这个周末又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真正感觉到“书非借不能读也”。区里的“读书漂流活动”有如一双无形的大手推着我们读着、读了这么多好书。 《我的阅读观》这本书,朱老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意义:“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不读书的孩子是一个没有潜力的孩子;不读书的家庭是一个庸俗的家庭;不读书的学校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校;不读书的社会也必将是一个落后的社会。” 一句话,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阅读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多么富有哲理。多么现实的话啊! 翻到“朱余之争”,我看到了两位教育大家关于阅读的分歧与辩论,更加兴趣盎然。两人为是否设立“国家阅读节”而产生了不同见解。朱永新在提案中写道:“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们中华民族的阅读水平堪忧。”由于国民疏于阅读,远离经典,导致部分国民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心态浮躁。他认为:“犹太民族为什么那么强大?为什么这个在公元70年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寄人篱下的民族,却产生那么多世界级伟人呢?为什么他们依然能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呢?这与犹太人视书如命、崇尚读书息息相关。” 而余秋雨先生则认为,其一,现在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没必要再增加类似节日;其二,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是成为灾难;其三,今天阅读不再重要,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 上个月刚读过余教授的《何谓文化》和《文化苦旅》,对余教授很是敬仰。当从朱教授的这本书中读到余教授反对设立“国家阅读节”感到非常惊讶。余教授的三个观点我并不赞同:其一,尽管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别的许多国家不是另设了自己国家的读书日了吗?我们国家为什么不可以设立“国家阅读节”呢?其二,正因为今天网络阅读已成为灾难,所以更要设立“国家阅读节”,将国人的阅读引上正途。其三,没有阅读背景的考查、游历只是赶热闹而已,根本谈不上文化见识。周庄人流如潮而寒山寺无人问津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 喜欢这本书里的这句话:“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 《我们班的阅读日志》记述的是薛瑞萍老师和孩子们、同事们、家长们一起读书留下的足迹。书中记录了许多真实的故事。我们看到她从引导孩子朗读背诵童谣、儿童诗开始,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孩子们对阅读的反应就是有趣。贵在坚持,薛老师做到了。她坚持日有所诵,每天坚持阅读,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孩子背诵。背诵检查也是每天必做,并且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背诵。孩子检查家长,家长检查孩子,老师在学校检查孩子的背诵情况,并询问孩子家长的背诵情况。每一个环节都不忘记调动家长参与其中,因为孩子是在学校和家庭两个学习环境中。日有所诵,日不间断,使刚入学的孩子从不会读、读不顺,到如今能背诵,能说感想,一点一滴,无不凝聚着教师的心血。薛老师说:“仅半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就发生了近似于脱胎换骨的变化。那是从外在的言行举止到内在的气质神态的更新。”看着孩子的变化,最大的欣喜莫过于教师了。 阅读完整本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引的过程中自始自终都做到循序渐进,这一个感召那一个,这一次促进下一次。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越来越乐意,这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然后辅以奖惩措施,这样才能在班级形成一股整体向上的生长之力;这样才能使班级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