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能否改变命运──从生命教育的视野来思考.docxVIP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从生命教育的视野来思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PAGE 3页 共 NUMPAGES 13页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从生命教育的视野来思考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从生命教育的视野来思考 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教授 郑晓江   2009年11月26日,研究生杨元元自杀身亡。25号中午,她曾对母亲说:“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这可称之为“杨元元之问”。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将在此探讨:为什么杨元元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命运却没有改变?我们应该学习一些什么样的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特别是,我们如何通过生命教育的途径让像杨元元一样的青年避免走向自杀的惨烈之途? 一、沉思“杨元元之问” 杨元元是在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半蹲着将身体悬挂在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这个以生命丧失为代价的、沉重的“杨元元之问”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知识没有改变命运”──杨元元没有找到成功的人生之路,反而陷入严重的生命困顿之中,并最终以自杀而落下了人生帷幕;二是“知识改变了命运”──杨元元确实学到了许多知识,她是大学高材生、研究生,可是她并没有因为知识的丰富而改变贫弱困顿的命运,相反却在知识的殿堂内结束了自已的生命。问题在于,杨元元获得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这些知识足以改变她的命运吗?其实,知识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命运,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基础,只有素质才能最终改变我们的命运。 据《新京报》的文章介绍,杨元元6岁丧父,自小与母亲、弟弟相依为命。后经过努力考取了武汉大学经济学系,并携母求学。毕业时,杨元元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因学费昂贵,她不得不放弃。不过,她还是有机会去小县城当一名公务员,却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后来她在武汉现代英语培训中心当过教师,又在武汉某保险公司拉了一年保险,工作非常不稳定,生活依旧困难重重。杨元元也曾经出资几千元,和一些同学成立了《花语》杂志社,办过“小记者培训班”。可杂志社和培训班很快都夭折了,钱也赔了。2009年杨元元考上了上海某大学的法学硕士,她与母亲一起进出食堂,一同散步,同睡一张床。同学反映,杨元元没有朋友,也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加之,学校不允许家长住在学生宿舍,杨元元最终就在盥洗室内自杀身亡。据其母亲介绍,杨元元在事发前曾提到一些自杀事件,并感叹知识无法改变命运。 关于杨元元的自杀原因有许多不同的议论和看法,心理专家认为,杨元元有80%的可能已处于抑郁症状态。笔者认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杨元元自杀?并不是忧郁症,而是其人生中无法解决的难题;知识确实改变不了她的命运,但也的确改变了她的命运。 第一,是贫困导致的极端自卑(软弱)与好强导致的极端自尊(自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孤僻性格。有困难从来不向同学、老师述说;生活中缺少朋友,生命中缺少爱人,人生中缺少人际关系与社会温暖。由于得不到他人与社会的帮助,无法抱团取暖。 第二,是其坚定的人生信念与现实遭际的巨大反差。她的信念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是她奋斗多年学到了许多知识,名牌大学也毕业了,研究生也考上了,到了可以改变人生的时候了,但却没有任何起色,反而越来越糟──“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此一问的背后是:活着又有何益呢?自杀成了她可悲的选择。 第三,是其强烈的孝心和母亲无法过好日子的矛盾现状产生出的深深愧疚感。她长期与母亲相依为命,却让母亲经受着贫困与白眼,甚至连一个容身的地方都没有。体制的冷漠与强大,让她感到无力也无法改变现状,于是萌生“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的消极念想。 第四,对杨元元来说,“为何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的问题恰恰可以转化为“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来理解。她学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取得了教育体制内的极大认可──高分优秀学生、考进名校、入读研究生等等,但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养不好家人与自己、解决不了面对的种种人生难题,于是她走向了绝路──自杀身亡──这即是命运! 杨元元事件不能当作个别的自杀事件来分析与理解,特别是她自杀前提出了“知识为何不能改变命运”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整个社会与教育的背景来看待该事件,为此,社会与教育界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教了学生一些什么知识?学生又学了一些什么知识?为什么杨元元这样的高材生学了许多的知识却改变不了贫弱的命运,反而却得出了“知识无法改变命运”的悲观结论,并走向毁灭生命的惨烈之途? 二、我们教给了青少年什么样的知识? 杨元元以生命为代价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为什么知识无法改变命运?这个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