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简史 (2).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远古(前21世纪以前新石器时代) 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墓葬里,出土了用猛禽肢骨制作的骨笛,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五、七孔笛较多,共18支,保存完整的七孔骨笛可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距今约9000年,说明骨笛是河南贾湖先民生活中相当普遍的乐器。 第二章 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年) 西周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际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西周乐,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磬、钟、柷。 西周礼乐制度达到了礼乐不分家的地步,“礼之所及乐必从之”。西周礼乐制度用礼乐划分等级,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加强统治的作用。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乐舞,包括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尧时的《咸池》,咸池是日落处的星座名;舜时的《大韶》,因用排箫伴奏,又称《箫韶》,此乐舞有九次变化,又称《九辩》或《九歌》;夏禹时的《大夏》,用吹管乐器伴奏而名;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歌颂武王伐纣的内容。 大司乐,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制度开始于周代,周初建立了宫廷音乐机构大司乐,它是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大司乐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它承担培养贵族子弟——世子、国子、学士的音乐教育任务,并按一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内容包括“乐德、乐语、乐舞”。大司乐的另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和音乐表演职能。行政职能表现在大司乐中各级乐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井然有序。表演职能是在大司乐中的乐工承担宫廷宴饮、祭祀等场合的表演任务。 “八音”乐器分类法: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根据西周记载,每类之下有如下乐器: 金:钟——编钟、钲 石:磬——编磬 土:埙 革:鼓类乐器 丝:琴、瑟 木:柷 匏:笙、芋 竹:箫、管 乐律学的形成:乐律学是中国古代音乐技术理论的统称,包括乐学与律学,它是音乐声学、数学和音乐学互相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律学既是音乐学、也是声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认为“律者,清浊之率法也” (蔡邕《月令·章句》),它以乐音为研究对象,用数理方法研究发声体及其音高(频率)之间的规律。 中国古代对律学一向比较重视。《尚书·尧典》有“同律度量衡”的记载。从石磬等文物的研究,夏商时期已有绝对音高概念。殷商时期,中国已产生了五声,即宫、商、角、徵、羽,此构成五声音阶;西周时期,又发展为七声,即在五声之外增加变徵和变宫两个变声,以此构成七声音阶。 十二律:周代形成的完整的12个半音结构: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第三章 春秋战国(前771年——前221年)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存305首,其中包括十五国风 《楚辞》源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依据楚国民间歌调填辞的诗作,著名的“离骚”就是根据名叫《劳商》的楚国乐曲填辞的,屈原的原作都是入乐能唱的。独特的音乐结构特点:每部最后有“乱”的段落,这是一段乐曲里的高潮段落。除了“乱”(乱,理也。),还有“少歌”和“倡”的音乐段落(中间)。 乐律学三分损益法,即五度相生律,是中国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有两个特点: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是将主音律的弦或管三等分,取其两份(全管长的2/3,为损一),或增加一份(全管长的4/3,为益一),依次确定十二律中其他各律的方法。按此律制计算的律,称为三分损益律。最早见于《管子·地圆篇》,其律数整理成现代的写法为:徵、羽、商、角,构成一个以徵音为主的五声徵调音阶。 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县擂鼓墩遗址出土的战国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乐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特大型定调乐器 。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 曾侯乙编钟出土意义:整套编钟共64枚,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为甬钟,45枚,也分三组。编钟之外另有一件楚惠王铸赠的铜镈。曾侯乙编钟是目前古代编钟中最大的一套编钟,为后人了解曾国宫廷音乐规模,音乐活动情况提供了实物资料。它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水平。每个甬钟可以发两音,引发了研究者对双音规律实际运用范围、意义及出现时代的思考。编钟上层钮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说明三分损益律较早运用实践中。各组编钟八度音程,音分值皆不同,中层三组编钟的律制近似纯律,说明这套编钟是复合律制。可见,从编钟制作、乐律学、乐律理论等方面,研究者都能

文档评论(0)

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