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详解.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0个文言实词例析 22 - 1 - 1.爱本义是悲哀、伤心。用作动词: (1)爱护,体贴。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2)珍惜,爱惜。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3)喜爱。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吝啬,舍不得。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安本义是安静。 (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用作动词,意为”安身”“养生”。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附虚词用法: (1)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如: 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用作疑问代词。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如: A.沛公安在?(《鸿门宴》) 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 3.被本义指一种睡衣。 (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如: 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屈原列传》) B.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C.如被冰雪。(《促织》) (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如: A.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B.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 C.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4.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意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 (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如: A.本末倒置。(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趋末。(《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 C.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根源。) (2)用作量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作量词的”本”,或可根据实际情况译为”册”“份”等。如: A.别具本章。(《狱中杂记》,本、份。) B.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活板》,册。) 附虚词用法: 副词,意为”原本”“本来”。如: A.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原本。”本说”指”原来的说法”)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本来。) 6.鄙本义是边疆、边陲、边远的地方,名词。如: A.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鄙”在此活用为意动词,意为”以……为边境”,”以鄙远”意即”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的边境”。) (1)用作形容词,意为”庸俗”“浅陋”“地位低下”。如: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 (2)用作动词,意为”看不起”“轻视”。如”鄙视”,”鄙薄”。 7.兵本义是双手拿着武器。用作名词: (1)兵器,武器。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2)士兵,军队。如: A.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士兵。) B.秦发兵击之。(《屈原列传》,军队。) (3)战争,军事。如: A.兵旱相乘……(《论积储疏》,战争。) B.纸上谈兵。(成语,军事。) 8.病本义是重病。 (1)用作名词。意为”疾病”“病残”。如: 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B.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病梅馆记》) (2)用作动词: ①怕,担心,忧虑。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君子担心的是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②疲劳,困苦不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 ③名词活用为使动词,意为”使……成为病态”。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9.察本义为仔细看、观察。 (1)用作动词 ①仔细看、观察。如: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②考察、调查。如: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 ③看清楚、了解明白。如成语”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察今》) ④推荐、选拔。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2)双音词”察察”,原意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为洁白,形容词。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10.朝本义为早晨,与”暮(夕)”相对。 (1)读zhāo,名词,意为”早晨”。如成语”朝三暮四”“朝气蓬勃

文档评论(0)

177****78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