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文章范例】澜沧江边的蝴蝶会 .docxVIP

【修改文章范例】澜沧江边的蝴蝶会 .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原文 冯牧 (作者系我国有名的文艺评论家,修改者为吕叔湘,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此文的评讲是典范中的典范,节选内容进入高中语文教材) 我在西双版纳的美妙如画的土地上,幸运地遇到了一次真正的蝴蝶会。(这一段可有可无,与第八段内容重复。删去本段,留第八段,比较好些。) 很多人都听说过云南大理的蝴蝶泉和蝴蝶会的故事,也(这里用“也”字,那就是说这许多人都是不但听说过,并且也读到过。这可不一定。改用“或者”好些。)读到过不少(说这种记载不少,是对的。说许多人都读到过不少这种记载,那就不见得对。)关于蝴蝶会的美妙现象的文字记载(记载总是用文字,“文字”二字可省)。从明朝万历年间的《大理志》到近年来报刊上刊载的(“刊载的”三字可省。)报导,我们都读到过关于这个反映了美丽的云南边远当地的共同天然风景的详细描绘(“关于这个反映了美丽的云南边疆的独特自然风光的具体描述”,太啰唆。“美丽的云南边疆”,“独特自然风光”,下文屡次出现同类词语,应该尽可能避免重复。“描述”前面也无需加“具体”。整个可以简化为“关于这个蝴蝶会的描述”。)。关于蝴蝶会的文字记载,由来己久(这一句如果放在上句之前,还可以要,但也不是必要。放在上句之后,完全失去作用。)。据我所知道的,第一个翔实而精确地(“翔实而精确地”,以及下面“杰出的”,“真实地”,“详尽地”,这些形容词——包括语法上的形容词和副词——没有多大必要。)描绘了蝴蝶会的奇景的,恐怕要算是明朝末年的徐霞客了。在三百多年前,这位杰出的游览家就不光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蝴蝶群集的独特现象,而且还翔实地描绘了蝴蝶周围的天然环境。他这样写着: “……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屹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美妙奇秀(“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美妙奇秀”,堆砌形容词并不解决问题。如改为“令人神往”,虽然只有四个字,实际效果却好得多。这里的“而又”也用得欠妥。“而又”是表转折的连词,一般只在多少有点矛盾,至少是不一定相联系的两种属性之间才用“而又”,例如“辽廓而又荒凉的土地”、“纤细而又清晰的笔划”。这里的“令人目眩神迷”和“美妙奇丽”是有联系的。)的现象!无怪乎许多来到大理的旅客都要设法去观赏一下这个人世奇观了(“观赏……奇观”,两个“观”字最好改掉一个,“奇观”可以改成“奇景”)。但惋惜的是,胜景难逢,因为某种我们至今还不清楚的天然规律,每年蝴蝶会的时刻总是十分短暂而且是时有变化的(“时有变化”的意思不明白,是时间的长短每年不同呢?还是日期的早晚每年不同?);而交通的阻隔(“阻隔”二字下得太重。交通阻隔就是去得了去不了的问题,不仅仅是准时来到的问题了),又使得有时机到大理去旅游的人,总是难于恰巧在那个时刻精确无误地来到蝴蝶泉边(有了“恰巧”,可以不再说“准确无误”)。就是徐霞客也没有亲眼看到真正的(“真正的”用得不妥,因为没有别的蝴蝶会。)蝴蝶会的盛况;他晚去了几天,花朵现已雕谢(与事实不符,见上段注),使他只能折下一枝蝶树的标本(应为“折下蝶树的一个枝条作为标本”。“一枝蝶树”不妥,未折之前也不能称为标本),惆怅而去。他的关于蝴蝶会的描绘,多半是依据一些亲历者的转述而记载下来的。(徐霞客没有看到蝴蝶会,他的记载是“完全”根据别人的叙述,不是“大半”。“转述”是甲把乙说的话转告丙。这里既是“亲历者”直接告诉徐霞客,就不能用“转述”。“‘描绘’……是……‘记载’下来的”,搭配上有点问题。) 我在七八年前也看望过一次蝴蝶泉。我也去晚了(改为“我去晚了几天”。光说“去晚了”,就意味着没赶上蝴蝶会了)。但我并没有像徐霞客那样怅可是返。我仍是看到了成百的蝴蝶在聚会。在一泓明澈如镜的泉水上央,环绕着一株枝叶婆娑的大树,一群五颜六色缤纷的蝴蝶正在翩翩飘动,映着水潭中映出的影子(两个“映”字两个意思,前一个“映”字是“映衬”的意思,后一个“映”字是“反映”(反射影像)的意思,用在一句之内,容易引起混淆。“水潭中的倒影”就很好,“映出的”三字本来可以不要),确实是使人感到一种超乎常态的美丽(“超乎常态”一般不用于正面的性质如“美丽”之类,用在这里,修辞色彩不很调和)。 今后,我遇见过不少从前专诚看望过蝴蝴泉的人。只要单个的人有幸遇到了真实的蝴蝶盛会(这一句的内容已包含在第三段里,可省)。可是,依据他们的描绘,比起记载中和传说中所描绘的现象来,现已是大为差劲了(“为”字应改为“有”)。 其实,这是毫缺乏怪的。跟着公路的疏通,游人的频至,邻近的荒山僻野的开辟,蝴蝶泉边蝴蝶的日渐削减,本来是彻底符合天然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di61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