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曲霉菌.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 其他病原微生物 引起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病原除了上述介绍的细菌和病毒以外, 还有许多其他病原微生物,在这里主要介绍曲霉菌、 分支杆菌、牛放线菌、猪痢疾蛇形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猪肺炎支原体、鸡败血支原体等。 第一节 曲霉菌 曲霉菌主要存在于稻草、秸秆、谷壳、木屑及发霉的饲料中,菌丝及孢子以 空气为媒介污染笼舍、墙壁、地面及用具。致病性曲霉菌有多种,常见的有烟曲 霉和黄曲霉。 一、烟曲霉 (一)生物学特性 烟曲霉( Aspergillus fumigatus)为需氧真菌,室温下能 正常生长,最适温度 37~40℃。在马铃薯培养基、糖类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 上都能生长。烟曲霉的菌丝为有隔菌丝, 菌丝纵横交错。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 菌丝初期为无色到灰白色。 经 24~30h 开始形成孢子, 成熟时孢子逐渐变为浅黄 色、草绿色、灰绿色甚至黑色。气生菌丝末端分化出厚壁的足细胞,在足细胞上 生出直立的分生孢子梗, 梗的顶部膨大形成顶囊, 形似倒置的烧瓶。 顶囊上长满 辐射状排列的小梗,小梗顶端长出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孢子呈蓝绿色, 2.5~ 3.0 μm,分生孢子梗长 250~ 300μm。菌落呈绒毛状,初期为白色、圆形,后期变为暗绿色或黑绿色,菌落边缘仍呈白色,菌落反面无色或带褐色。 曲霉菌孢子抵抗力强, 120℃干热 1h 或煮沸 5min 才能被杀死,常用消毒剂 为 5%甲醛、石炭酸、过氧乙酸和含氯消毒剂,曲霉菌在消毒剂中一般经 1~3h 才能死亡。 (二)致病性 烟曲霉的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 水和土壤中, 极易在潮湿垫草和饲料中繁殖, 同时产生毒素。 烟曲霉孢子导致家畜发病较少。 孢子和菌丝进入家禽腔性器官并增殖, 常造成器官机械性堵塞, 加之毒素的作用, 常表现为曲霉菌性肺炎,尤其是幼禽敏感性极高。 潮湿环境下,曲霉孢子穿过蛋壳进入蛋内,不仅引起蛋品变质,而且在孵化期间造成死胚, 或者雏鸡发生急性曲霉菌性肺炎。 (三)微生物学诊断 烟曲霉的检查主要根据菌丝及孢子形态而确定。取病禽肺、气囊或腹腔上肉眼可见的小结节,尽量剪碎,置载玻片上,加 10%~20%氢氧化钾溶液 1~2 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短的分支状有隔菌丝,直径 4~6μm,长可达 300μm。据此可做出初步诊断。经过病原分离才能确诊。分离培养时,取肝脏、肺脏、禽类气囊等组织,接种于马铃薯培养基上, 37℃下培养 3d,可见菌丝生长,根据繁殖菌丝末端是否膨大,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及排列特征加以确诊。 (四)防治 主要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禽舍通风干燥, 不让垫草发霉,不用发霉的饲料和垫料。环境及用具保持清洁,发病时可使用制霉菌素。 二、黄曲霉 (一)生物学特性 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的生物学特性和培养特征 与烟曲霉相似, 菌丝形态和孢子排列特征也与烟曲霉相似, 但分生孢子梗壁厚而 粗糙,孢子有椭圆形及球状。黄曲霉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快,最适温度 28~30℃,经 10~14d 菌落直径可达 3~ 7cm,最初带黄色,然后变成黄绿色, 老龄菌落呈暗色,表面平坦或有放射状皱纹,菌落反面无色或带褐色。 (二)致病性 黄曲霉的致病性主要是由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均产生黄曲霉毒素, 该毒素常见于霉变的花生、 玉米等谷物及棉子饼 等,在鱼粉、肉制品、咸干鱼、奶和肝脏中也可发现。黄曲霉菌中约 30%~60%的菌株产生毒素,而寄生曲霉几乎都能产生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的熔点为 200~300℃,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B1、B2、G1、G2、B2a、G2a、M 1、M 2 、P1、GM 2、毒醇等多种。种类不同,毒性也不同,但都易溶 于脂溶性溶剂,耐热,煮沸不能使之破坏,在 pH9~ 10 强碱溶液中,毒素能迅速分解。 黄曲霉毒素对多种动物呈现强烈的毒性作用, 比氰化钾的毒性大 100 倍,仅次于肉毒毒素。不同动物的敏感性不同,鸭、兔、猫、猪、犬较敏感。黄曲霉毒 素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性。雏鸭急性中毒时,主要病变在肝脏,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人或动物持 续地摄入一定量的黄曲霉毒素, 可引起肝脏的慢性损伤, 引起慢性中毒。 若长期摄入较低水平的黄曲霉毒素, 或在短期内摄入一定数量的黄曲霉毒素, 经过较长时间后发生肝癌。 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强烈的致癌物质之一, 除致发肝癌外,还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等。 (三)微生物学诊断 本病的微生物学诊断主要是毒素的检测。 从可疑饲料中提取毒素,饲喂 1 日龄雏鸭,可见肝脏坏死、出血以及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等,或以薄层层析法检测毒素。 (四)防治 预防措施与烟曲霉的预防相同, 一旦中毒发生,治疗意义不大。

文档评论(0)

zdq7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