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作装饰艺术特征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间: TIME \@ yyyy年M月d日 2021年3月13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PAGE 1页共 NUMPAGES 1页 PAGE PAGE 1 石作装饰艺术特征分析 内容摘要:石作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一部分,在中国建筑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明代官式建筑石作营造特点承袭自宋元时期,既遵循了古制,又发展出新的风格。明代晚期,官式建筑的石作风格和早期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明神宗时期作为明代末期的关键节点,其陵墓建筑石作表现出特殊的时代特征。文章从营造制度和装饰艺术特征两个方面,对明定陵石作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石作;十三陵;定陵;装饰艺术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陵园内主要建筑石作有祾恩门遗址、祾恩殿遗址、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是明代晚期建筑石作的典型代表,对于明代石作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一、营造制度 (一)宋元两代官式建筑石作制度对明代的影响 宋元符三年(1100年)将作监李诫奉敕编《营造法式》[1],对石作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包括六种石作的造作工序:打剥、麤搏、细漉、褊棱、斫砟、磨砻;四种雕刻制度:剔地起突、压地隐起华、减地平钑、素平;若干石构件的营造制度:柱础、角石、殿阶基、压阑石、殿阶螭首、踏道、重台钩阑、望柱、地垘、赑屃鳌坐碑等。如此详细的规范,使得宋代的石作营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世许多建筑石作都保留了宋代的制度规范,只是在尺度和雕刻装饰上略有不同。早期的须弥座形式只有直线叠涩与较高的束腰,装饰较少,唐宋时期逐渐出现了佛像、伎乐人物的雕刻形象。而元代的统治阶级来自草原民族,其建筑与装饰艺术趋向豪放、简单的风格,从元代起,须弥座简单化,壶门及人物雕刻变少。到了明代,须弥座上下对称,束腰变矮,装饰多用几何纹样或植物。 (二)十三陵建筑石作对明南京孝陵石作制度的继承 明代初期,从明洪武年间到明宣德年间,社会经济处在恢复发展期,社会风气趋于宣传汉家传统礼制,倡导恢复宋代的汉文化,官式建筑及其石作营建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风格多接近宋代,为明代官式建筑石作的营造奠定了基础。明长陵的规制大体仿照孝陵,可以分为神道和陵宫两个部分。明孝陵的神道为此后的明代皇陵神道奠定了基础,其采用的石像生自南向北分别为两卧两立的雄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后面是十二个武臣、文臣、勋臣。长陵的神道石像生也与之相同,完全继承了这种排布方式,武将在文臣之前,这是明代陵寝神道的特点。孝陵石像生尽头为石构的六柱三间棂星门,北京的十三陵继承了这一规制。明长陵沿袭了明孝陵的大体布局。明孝陵陵宫内的布局分为三进院落,碑殿以南为第一进院落,享殿以南为第二进院落,明楼以南为第三进院落。明长陵陵宫同样采用三进院落的形式,只是第一进院落的主体建筑由碑殿变为祾恩门,长陵第三进院落不如孝陵深邃。孝陵明楼前是一道升仙桥,拉长了第三进院落的纵向距离,而长陵明楼前是二柱牌楼门和一座石五供,衬托出了明楼的高大宏伟。 (三)明晚期定陵对明早期长陵石作制度的继承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十二年九月辛丑,礼部题今我皇上睿谋达识……一钦天监选择预建寿宫,开山伐木,用十月初六日卯时吉,动七与工用十一月初六日辰时吉,己丑做寿宫。”由此可见,定陵工程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开工。“万历十八年六月庚辰,以斋宫成,监督工程官穆来辅为通政司右通政。”该工程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六月竣工,历时六年完工。定陵建有外逻城,内城继承早期陵寝三进院落的规模。石构建筑的分布顺序与长陵一致,分别为碑亭遗址、祾恩门台基、祾恩殿台基、棂星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在空间分布上,遵循了明早期的礼制,包括六种造作工序和四种雕刻制度,比如剔地起突(御路石和望柱)、压地隐起(石五供)、减地平钑(望柱、须弥座束腰)、素平(须弥座上下枋和上下枭)等都与明代早期建筑有相似之处。 二、装饰艺术特征 明代晚期的石作装饰对比明代初期,装饰风格更加华丽、手法洗练,这反映出一定的时代因素。明朝初期,生产力尚在恢复,建筑装饰风格偏于质朴浑厚,统治者力求恢复汉家传统礼制,装饰样式较多地接近宋代官式陵墓建筑的风格。明朝发展到中晚期,国家实力上升,社会安定繁荣,官式建筑及其石作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装饰题材更加丰富。而万历皇帝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自然会在其身后安眠之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政治理念。定陵陵宫内石作种类众多,有石碑、须弥座、丹壁石、栏板、望柱、龙头、抱鼓石、象眼石、门枕石等若干类别。其表面都有非常精美华丽、造型各异的纹饰,代表了明代晚期官式建筑石作的装饰艺术成就,可为明代官式建筑石作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一)石碑 1.神功圣德碑清代梁份所著《帝陵图说》中记载,定陵经过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破坏和清军入关

文档评论(0)

小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