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训讲稿:国歌、国旗、国徽背后的故事及启示(下).docVIP

干部培训讲稿:国歌、国旗、国徽背后的故事及启示(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歌、国旗、国徽背后的故事及启示(下) 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基础的,比如一个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党,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军队以及与政治体制相配套的经济体制。我们可以称包括但不限于政治、军事、经济的这些可以量化的基础为硬实力基础。与之相对的软实力基础,则往往和文化联系在一起。 国歌、国旗、国徽等,构成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基础。这些软实力基础,不像硬实力基础那样容易衡量,但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国旗与国徽就是属于国家文化软实力“辨识文化系统”中视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从近代“国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背后的故事及启示三个方面回望历史、启示未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认识。 一、从近代“国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后的必然产物。最早的国旗诞生于近代欧洲,随着亚非拉国家的独立高潮,大批国旗随着新国家而诞生。据相关资料,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包括未被普遍承认地区)的国旗数量已达到199面。在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之前,我们不妨按照历史顺序回顾一下1949年以前的“国旗”。 清政府最早是没有“国旗”的,也正因此,还吃过一次很大的亏。在1862年,鸦片战争后,湖北长江水域发生过一起清朝水兵和英国水兵相互斗殴的事件。在后来的交涉过程中,英国人以大清帝国的兵船没有挂国旗为由占尽便宜。于是,曾国藩提议用“三角黄龙旗”作为中国官船的旗帜。1888年,李鸿章在和西方列强打交道时感到没有“国旗”很不方便,于是就此事上书慈禧太后。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慈禧太后最终选定“四角黄龙旗”作为清政府的“国旗”,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面“国旗”这才诞生。 说完了清政府的“国旗”,就轮到中华民国的“国旗”了。一提中华民国的“国旗”,可能有很多朋友就想到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其实,“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并不是中华民国唯一的“国旗”。最早的中华民国“国旗”是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定下来的五色旗,或称五族共和旗。一种说法是称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也就是所谓的五族共和。五色旗作为中华民国的“国旗”分别得到了章太炎先生的赞成与孙中山先生的反对。章太炎先生去世时,由于他拒绝“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覆盖他遗体的就是这面五色旗。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大地上还曾出现了一个非常短命的中华帝国,也就是1915年袁世凯复辟建立的中华帝国。此时的中华帝国也选择了五色旗作为“国旗”,不同的是在红色上画了一个叉。 回到“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上来,这面旗是孙中山先生力主采用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是在青天白日旗的基础上修改而来的,而这个青天白日旗是民主革命家陆皓东设计的。陆皓东于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先生对他非常欣赏,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在同盟会成立以后,几个重要的革命领导人商讨日后中国“国旗”的形式时,孙中山先生就力挺青天白日旗,在遭到质疑后提出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设想。在北伐成功以后,“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成为了中华民国的“国旗”。 至于抗日战争期间,汉奸们建立的几个伪政权,如华北临时政府、汪伪国民政府都曾重新采用五色旗作为所谓的“国旗”,就实属令人作呕了。总的来说,1949年以前的从清政府末期到中华民国时期的所谓的“国旗”,带给中国人民的观感都是非常差劲的。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升起。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诞生,就要从同年7月15日到26日间,刊登在当时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等各大报纸上的征集启示说起。启示的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征集国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要成立了,我们必须要有一面崭新的国旗。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因为应征作品多达2992幅(一说为3012幅),而留给最后遴选的时间却没有多久。在这么多应征作品,尤其是这么多领导或知名学者领衔设计的作品中,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二、选定国旗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选定国旗的故事印证了,不唯名、只唯实的作风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国旗遴选的范围是2992幅作品,其中不乏领导们、学者们领衔设计的作品,如朱德同志、郭沫若先生、张仃先生等,而最终获选的作品出自一位名叫曾联松的先生之手。不是对那段历史特别感兴趣的朋友,可能到了今天也不一定知道这位曾联松先生。 曾联松先生是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经济系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他从事的也是和财务有关的工作,和美术一点也不沾边。为什么没有选择领导们、学者们领衔设计的作品,而选择了这位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先生所设计的作品,作为国旗的修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一帆风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32143125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