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护盾牌这样铸就
—— 来自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第八研究室的报告
作者: 孙现富 梁兆军 武华民
聚焦创新研究群体
这是个充满青春朝气的集体, 16 名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足 35 岁,组建 6 年,用 9 项
国家和军队级重点科研大奖书写着一个又一个辉煌 ……
这是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团队,从白手起家,到硕果满枝;从国内首创,到世界领先,用
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如果说进攻武器是对付敌对军事力量锐利的 “矛 ”,那么防护工程则是一面坚固的 “盾 ”。
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第八研究室,作为我军防护工程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全力科研攻关,
勇闯技术禁区,连续 5 次被评为科研先进单位, 2010 年荣立集体二等功,用忠诚和热血为
祖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盾牌。
在创新中分享快乐
某实验室内,随着 “砰 ”的一声巨响,某型反坦克炮击中侵彻混凝土试验模型,激光狭缝
式高速摄影机对导弹的攻击速度、 飞行姿态进行了快速跟踪和拍摄, 并当场测量出所需的效
应试验数据。 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几个少数拥有系列成套防护工程试验研究装备
的国家,这个 “神话 ”的创造者就是第八研究室群体。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常规武器命中精度、 毁伤威力不断提高, 给武器破坏、工程防
护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防护工程研究也由核武器与常规武器防护并重转向核威慑条件下的
高技术常规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研究。
2004 年 8 月,第八研究室在特殊使命的背景下诞生。 “组建虽晚,起点更高,我们有能
力创建世界一流的抗常规武器实验室。 ”研究室主任刘瑞朝的履职新说让人热血沸腾。
突破难关, 首要的是解决试验设备。 由于这种设备只有几个少数西方国家拥有, 他们对
此严格封锁。年轻的 “八室人 ”不信这个邪, 经过 700 多个日夜的合力攻关,成功地研制出亚
洲第一的某高应变材料性质试验设备和亚洲第一台破片与冲击波发生器, 使我国抗常规武器
试验研究手段实现了质的飞跃。
刘瑞朝自豪地说, 有了这套设备, 我们不仅把炮场搬进了室内, 还可以模拟航弹、 导弹、
炮弹等具有金属外壳的弹药爆炸所产生的破片毁伤效应, 进行重复性爆炸试验。 以前一次试
验需要数十万元,现在仅需几千元,就可以打一场真枪实弹的 “炮火战 ”。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武器实现精确打击已成为现实, 提高打击威力, 对目标
实行一招式摧毁, 成为武器研制部门最为关心的头等问题。 然而,面前的对手就是防护工程。
“能否与武器研制部门合作,主动了解他们的科研需求,把防护工程中传统的优势专业
—— 武器效应研究,应用到武器研制中,以达到提高武器毁伤威力的目的。 ”他们的突发奇
想与武器研制部门一拍即合。
让对手了解自己, 可以提高武器打击的精确度和威力; 自己了解对手, 可以增强防护工
程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开放的科研思维, 打破了防护工程多年的自我封闭研究模式, 实
现了资源共享、各取所需。
2006 年初,他们大胆地承担了为我军反跑道武器研制、毁伤效能评估和火力运用提供
科学依据而开展的重要课题。 没想到一举获得成功, 不仅首次建立了弹体侵彻机场跑道的一
整套工程实用计算方法, 解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