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二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PPTVIP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二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精耕细作的农业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1.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 材料一: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 可能,他给农业工人提供了一种极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其 它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 ①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材料二: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增加了公社农民在“私田” 上劳动的兴趣,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 “公田”的积极性下降,以至于荒芜不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齐国实行变法,提出“相地而衰征”,按田地多少好坏,征取一定数量的实物税 ;鲁国颁布“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②经济上:使大量私田被开垦。 ③政治上: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制。 1.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2.小农经济的特点 材料一:“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诗:《朱陈村》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天仙配》片段 ①以一家一户家庭为单位(分散性) ②男耕女织,种植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落后性) ③自给自足(封闭性) 一、小农经济的形成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2.小农经济的特点 ④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脆弱性) 一、精耕细作的农业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如生产工具的革新、灌溉、施肥技术等),进行细致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产品总量的农业生产技术。 1.概念 二、精耕细作的农业 (一)扩大耕地面积 2.成就 北宋中期的范仲淹说:“江南旧有圩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引江水之利;涝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 方式:垦殖平原、开垦丘陵、湖边低地、滨海滩涂 作用:扩大耕地面积、防止旱涝、提高农业产量 局限: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二、精耕细作的农业 (二)提高耕作技术 发展阶段 时代 耕作工具和技术 传统 农业 春秋时期 西汉 东汉 唐 耧车、耦犁(普及全国) 一牛挽犁 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曲辕犁 2.成就 西汉:耦犁(二牛抬杠) 东汉:一牛挽犁 二、精耕细作的农业 (二)提高耕作技术 2.成就 唐朝: 曲辕犁 犁的构造: 直辕犁——曲辕犁 二、精耕细作的农业 (二)提高耕作技术 2.成就 优势: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简便轻巧,省力 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发展阶段 时代 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传统 农业 战国 汉朝 隋唐五代 宋 明清 风力水车 水转翻车 立井水车(北)、高转筒车(南) “井渠”、王景治黄河(东汉) 都江堰、郑国渠 二、精耕细作的农业 (三)新修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2.成就 农民甲:我们这里是降水 丰富,坡度较小 农民乙:我们这里旱地, 降水少,蒸发大,井中取水。 农民丙:我家在丘陵地区, 山坡上有梯田,但无法灌溉。 因地制宜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二、精耕细作的农业 (三)新修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二、精耕细作的农业 (四)巧用农时 2.成就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精耕细作的农业 (五)不断改良农作物品种 2.成就 粟和水稻是我国北方和南方土生土长的品种。粟在唐代以前一直是北方大众化粮食。唐初,租庸调中的租规定缴纳的也是粟。到中唐实行两税法,夏税征收小麦。到宋代,小麦取代粟成为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南方始终以种植水稻为主。 北方:宋代前以粟为主,宋代后以小麦为主 南方:始终种植水稻为主 三、精耕细作农业的影响 (1)经济:奠定了发达的农耕文明的物质基础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收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