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备考:散文特殊题型积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阅读备考:散文特殊题型积累 赏析文章的优点题 答题角度:被某栏目登载,获奖类 选材、构思、结构、内容、主旨、意蕴语言、艺术手法、与该栏目该主题契合 例1: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分)(《与瓦共舞》) 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由贫困年代住瓦房需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发展。该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 ②构思巧妙。全文以“瓦”为线索,由贫困年代的瓦、童年回忆中的瓦,再写到其他地方见过的各种瓦,最后写到瓦的意义,结构严谨。 ③意蕴丰富。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瓦片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生活的记忆,既有当时生活的艰辛也有儿时生活的乐趣。 ④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在叙述中散发着中国乡村百姓生活的气息。 (共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例2: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分)(《那一排钻天杨》) 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小冯的经历代表着千万中国人的经历,陶然亭一带的变化是中国巨变的缩影。②剪裁精当。选取作者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段,凸显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变化。③构思巧妙。将小冯成长历程和陶然亭一带前后面貌的变化交织在一起,侧面展现了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④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例3本文是“长征精神赞”征文获奖作品,请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礴的风格特点。(6分) 语言表达:①“如虹豪气”“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等词语宏大壮阔,充满豪情。②排比句、设问句等句式,使文章气势如虹,酣畅淋漓。 叙述内容: ③历史与现实交织,时代与未来结合,描述宏观概括。④赞颂革命先驱和伟大事业,笔调炙热奋进,抒情奔放热烈。(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散文的谋篇布局、构思特点题 一、文章的整体构思: 先考虑线索 ,结构,选材 1、详略安排:详略、主次。 2、行文顺序: 倒叙、插叙、平叙。 3、线索设计:单一线索、明暗线索。 4、特殊结构:回环复沓、形散神聚、点面结合。 5、整体布局:总分模式、层层深入、一波三折、虚实结合、蒙太奇法。 二、文章的局部构思: 照应、过渡、剪裁、伏笔(铺垫)悬念、抑扬、衔接、对比(反衬)。 例1:文章的构思很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金塔的胡杨》 (1)线索清晰,文脉突出。文章以“金塔的胡杨”为行文线索,“胡杨的精神”贯穿全篇。 (2)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由物及人、由古到今、由表及里,主体内容以序号标注分为三层,层层深入,文气贯通。 (3)选材丰富,大开大合。文章由胡杨联想到了古代文人将士、现代的西部建设者,文思跌宕,形散神聚。(6分,每点2分。从其他构思角度,如象征手法等方面回答,分析合理亦可) 14.本文构思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迟行》 ①整篇文章以“迟行”(步行或行走)贯穿,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②把抽象的人生哲理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③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迟行”引发话题,讲到“亭子”的意义,再谈到人类文明是经过漫长的步行发展而来,揭示了“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由浅入深,逐层深入。(每点2分) ④选材丰富,文章从木棉花联想到台北、西班牙的特点,再想到鹿野苑,灞桥等内容,形散神聚。 散文的选材特点 答题角度: 选材典型,新颖,恰当;选材自由广泛;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化俗为雅 选取典型细节,选取真实片段 《窗是故乡明》6. 本文在行文结构、材料选择方面有着怎样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①以“窗”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不枝不蔓,紧凑集中;②以时间为序安排行文,展示作者的成长历程和情感发展历程,真实自然,令人信服;③选择与“窗”有关的、普通常见、富于生活气息的材料,表达人们普遍、朴素的情感,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每点2分) 《舌尖上的大千世界》这篇散文在选材和结构上都颇具特色,请作分析说明。(6分) 【参考答案】选材上,取材面很广,(1分)既有与“峨眉雪芽”相关的植物学、地理知识,(1分)又融入了古诗、传说、轶事、游记等丰富的材料。(1分) 结构上,紧紧围绕“峨眉雪芽”这一主要描述对象,(1分)由物及理(或:由浅入深,以小见大),(1分)既开合自如,又严谨有序(或:形散神聚,形散而神不散)。(1分) 《认领》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这样选材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特点:这篇文章选材丰富,既有中外名言、古语家训,如诸葛亮家训、程氏家训、朱柏庐和康德的名言;也有家庭生活琐事、凡人凡事。(3分) 好处:中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