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拉西瓦水电站高压引水管道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1 引水管道工程概况
拉西瓦水电站高压引水管道按单管单机布置,共有 6 条,采用隧洞
和地下埋管,设计管径 9.5m,单机引用流量 380m3/s,管内流速
5.36m/s。设计静水头234.7m,最大水头 257.63m。引水管道分为上
平段、上弯段、竖井段、下弯段、下水平段。其中上平段、上弯段和
竖井段按隧洞设计,下弯段和下水平段按地下埋管设计。隧洞段钢筋
混凝土衬砌厚度 1.0m,地下埋管段钢板衬砌厚度为 30~40mm。2#~6#
管上平段包含水平转弯段,转弯半径 30m,转角 24.8deg;。上平段
轴线高程分别为:1#和 2#管 2344.75m;3#和 4#管 2364.75m;5#和 5#
管2384.75m。下水平段轴线高程为2222.30m。1#管上弯段弯曲半径26m,
转角 90deg;,2#~6#上弯段弯曲半径 30m,转角 90deg;;下弯段
弯曲半径 26m,转角 90deg;。1#管下水平段包含水平转弯段,转弯半
径 26m,转角 25deg;。引水管道长度见表 1-1。
表 1-1 引水管道轴线长度
管号 刚衬 钢筋混凝土衬砌段(m) 刚衬段(m) 管道长度
总计(m)
渐变段 上平段 上弯段 竖井段 合计 下弯段 下平段
合计
1 20 0 40.84 70.45 111.29 40.84 44.83 85.67
216.96
2 20 38.41 47.12 66.45 151.98 40.84 24.80 65.64
237.62
3 20 53.37 47.12 86.45 186.94 40.84 26.19 67.03
273.97
4 20 68.33 47.12 86.45 201.90 40.84 27.58 68.42
290.32
5 20 83.29 47.12 106.45 236.86 40.84 28.96 69.80
326.66
6 20 98.25 47.12 106.45 251.82 40.84 30.35 71.19
343.01
合计 120.0 341.65 276.44 522.70 1140.79 245.04
182.71 427.75 1688.54
引水管道垂直埋深 130~440m,岩性均为花岗岩。岩体风化轻微、
无卸荷,嵌合紧密、完整性好,属于Ⅰ~Ⅱ类围岩,局部地段与断层
交汇处有Ⅲ类围岩(少量)分布。构造节理主要有 NNW、NE 两组,倾
角大于 50deg;,相向倾斜,可形成不稳定楔形体。断层在引水管道
处分布稀少,切入上平段、竖井段的主要是一组缓倾角断层 Hf8、
HL32、Hf10 等。原始地下水位高程 2280m 左右,由于岩体完整,透
水性差,地下水以裂隙网络形式渗流。
2 对目前引水管道设计的几点意见
2.1 竖井段的开裂渗水问题
竖井段钢筋混凝土衬砌按水工隧洞限裂设计,布置了大量的钢筋,
但是,只有混凝土开裂后钢筋才能起作用,混凝土开裂前,大量的内
水压力由混凝土承担,而钢筋应力很小。拉西瓦工程引水管道的特点
是管径大,内水压力高,尽管围岩承载力较高,混凝土的拉应力仍然
很高,混凝土衬砌的开裂不可避免。目前,解决隧洞开裂问题主要思
路是对混凝土衬砌施加预压应力,使隧洞充水时混凝土衬砌出现环向
预压应力或拉应力小于混凝土允许拉应力,使衬砌运行中的工作状态
可以大大得到改善。常用的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围岩
按特定要求进行高压固结灌浆,使混凝土衬砌处于受压状态,浆液凝
固后,衬砌仍能保存一定的压应力,这种方法称为灌浆式预应力混凝
土衬砌;另一种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是机械式张拉预应力锚索,使其对
衬砌产生预压应力,称为机械式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广州抽水蓄能电
站曾耗资数百万元,对混凝土衬砌的管道进行现场试验,表明,对围
岩采用高压灌浆技术,并不能在衬砌上产生均匀的预压应力,有的部
位根本就没有产生预应力。所以这种预应力灌浆技术并不十分可靠。
1978 年我国首次采用预应力灌浆技术的湖南黄岭水库引水管道(管
径 1.8m,水头 310m)实际运行539 天后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