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马寺导游词篇1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 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 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儿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口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0米,宽1.15 米,碑额洛京0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1333 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 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 迦摄摩腾、竺法兰”等句子,碑文称口马寺为“祖庭”和“释源”,并说“释 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 O仲华文才后来到 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 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口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 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谁手, 遂成一桩悬案。但字体为赵体” °
询面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 间“门头堂”;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云水堂”。“门头 堂”、“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中心。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鼎近东S两侧M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 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 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口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 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为口马寺六景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内 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 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 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 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是清 代上乘的木雕艺术品。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乂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 持琵芭;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U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 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按照中国个习惯,一他们手中所持法器不同, 他们分别代表着“风” “调” “雨” “顺”,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是 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 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 品0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人们说 “五月石榴红似火”, 但在白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榴颜色是白色的。每至农历四五月份,树 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洁口,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 年)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口马禅寺记》碑。高3.8米,宽1.03米,这方石碑对 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今存之大佛殿, 是明代巫建的,虽经后世?修,单仍不失明代建筑风格。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專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Sni趺坐于须弥座上, 像高2. 4米。
这里的塑像,据说是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 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涅磐会上”“捻 花示众”。大佛胸口 字符号,表示大佛“福徳无量”,万徳圆融”,所以身 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 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 宗推崇他为印度传承的第一代祖师。
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第一”,中国禅宗乂推 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珈叶左侧为文殊菩萨,右持经书,《般若经》,以知识渊博,聪明智慧著称; 阿难右?侧为普贤菩萨,手持如意钩,德行圆满,功过无边,以“行愿”著称。
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 像作品。东西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手持鲜花,体态娇娜,也称“散花天女”。 在大佛讲经时,供养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 一词山此而来。
大佛殿东南角悬挂的是一口明代大钟,山太监黄锦所铸,重二千五百斤。据 说白马寺内原来还有一口大钟,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敲击, 钟声四野传响,经久不绝,可远闻数十里。更奇妙的是,只要这口大钟一响,远 在二十五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