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二).pdf

第二讲: 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二) 纪念孟德尔先生: 1910年在布尔诺修道院建立了纪念馆。 (三)初创时期(1900-1910)  (2). 1901-1903年,狄·弗里斯发表“突变学说”  (3). 1903年,Sutton和Boveri分别提出染色体遗传理 论,认为:遗传因子位于细胞核内染色体上,从 而将孟德尔遗传规律与细胞学研究结合起来  (4). 1909年,约翰生发表“纯系学说”,并提出“gene” 的概念,以代替孟德尔所谓的“遗传因子”  (5). 1908年,哈德和温伯格分别推导出群体遗传平衡 定律 (四)细胞遗传学时期(1910-1940) 3.1906 (1905)年,英国学者贝特森用Genetics命名遗传学。 4.1909年,丹麦的约翰森用Gene代替遗传因子,首先提出了基因型 和表现型概念。 5.1910年,美国的摩尔根发现了果蝇的性连锁遗传和连锁交换规 律,创立了基因学说,建立了细胞遗传学。1933年获诺贝尔 奖。在此期间,发展了辐射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 (五)微生物与生化遗传学时期(1940-1960 ) 1.1928年,格里菲斯发现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现象。 2.1941年,美国遗传学家比德尔和生化学家泰特姆,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 酶”的学说。为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及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 础。获1958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3.1944年,美国的艾弗里等人,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确定了DNA 是遗传物质。 4.1955年 (1957),美国遗传学家本泽, 以噬菌体为材料,打破了经典的 基因的“三位一体”概念,提出“顺反子学说”。 5.1961年,法国的分子遗传学家莫诺和雅各布,通过大肠杆菌乳糖代谢研 究,提出了“操纵子学说”。 细胞遗传学时期和微生物与生化遗传学时期两个时 期是遗传学全面发展的时期,形成了近代遗传学的主 要内容与研究领域, 也是本课程讲述的主要内容 (1).细胞遗传学/经典遗传学(1910-1940) 1910,摩尔根等:性状连锁遗传规律 (2).数量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基础 (1920-) 费希尔等:数理统计方法在遗传分析 中的应用 (3).微生物遗传学及生化遗传学 (1940-1953) 1941,比德尔等:一个基因一个酶 1944,阿委瑞:肺炎双球菌转化 1952,赫尔歇和蔡斯:噬菌体重组 (4).其它研究方向 1927,穆勒等:人工诱变 1937,布莱克斯里等:植物多倍体诱导 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六)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年以后 1.1950年,英国的阿斯特伯里创立和定义了“分子生物学”一词。 2.1952年,贾格夫发现了A=T、G≡C碱基配对原则。 3.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入分子遗传学 发展新时代的标志。1962年获诺贝尔奖。 4.1958年,克里克阐述了“中心 法则”。 5.1961年,尼仑伯格和柯拉纳等进行遗传密码的破译工作,1966年全 部完成。 6.1968年,史密斯,首次发现了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978年获诺贝 尔奖。 7.1972年,伯格完成了人工DNA重组。1980年获诺贝尔奖。 8.1973年,科恩,将大肠杆菌的不同质粒重组在一起,在大肠杆菌 中实现了重组质粒的表达,创立了遗传工程。 9、1983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因1938年首次提出 “转座”基因概念 而获诺贝尔奖。 10.1984年,基因工程引入实验动物获得重要进展。 11. 1985年,穆尔斯等人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 链式反应(PCR),199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2. 1986年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1990年美国率先启动。 13. 目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 中、美、日、德、法、英等国科学家(Nature,15 日) 和 美国塞莱拉公司 (Science,16 日) 各自公布人类基因组图 谱和初步分析结果(2001 )。约3万基因。我国参与 研究的第3号染色体,共计3000万个碱基对,约占人类 基因组全部序列1%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