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课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VIP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课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24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材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课《唐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讲读课文。这首诗涵盖了诗人自身生活的穷困,遭遇到的人情凉薄,而这一切又都被他放在了国家丧乱的大背景中,因此就有了更加深广的意义,更加沉痛的思索,恰好地表现了杜甫诗歌“沉郁”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基本内容。 2. 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 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 (2)我积累的字词 2.思悟发现 (1)作者为何要将风雨肆虐的情景做如此细致的描写? (2)杜甫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为何这首诗中的他一反常态,描写自己的个人遭遇?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像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 二、走进杜甫,缅怀古人 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759 年,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杜甫弃官带领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亲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写出诸如“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安吏》 )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 2.解题: “……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诗写风卷茅草,雨夜难眠等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 歌: 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三、走进茅屋,吟诵感悟 1.听读谈初读感受,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预设: 秋风怒号图、群童抱茅图、夜雨湿屋图 2. 尝试跟读,注意字音准确、语调高低、语气强弱、语速快慢。 3. 深情诵读,揣摩感情。 预设: 注意感情的变化,愁苦、潦倒、痛心、痛苦,发自肺腑的祈盼,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亲近茅屋,品读赏析 挑出文中你喜欢的诗句,谈出理由。 要求:四人一组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的情感参与。充分讨论后,小组派代表发言,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点拨,并一起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明确: 1.赏析生动传神的字词 (1)为什么用“怒号”来描写秋风,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 分析:“怒号”将秋风拟人化,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突出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成都平原的农历八月,本是秋高气爽的好节侯,却刮起了怒吼的狂风,这是突变。 (2)“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分析:“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同时用“三”表示“几”,这个虚数有时形容多,有时形容少,在这里是说茅屋盖得很薄,经不起风吹。 (3)在描写被风吹过的茅草时,诗人用了哪些动词? 分析:“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细致描述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的惨状。风势猛烈而茅屋残破,茅屋残破又为大雨屋漏的缘由。这样写既让我们看到一幅风猛屋破、情景凄惨的图景,也能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当时面对惨景的心情。 (4)为何要将被子比喻为“铁”而不是“冰”? 分析:“铁”既写出了天气寒冷,也写出了布被又破又旧且无法拆洗。换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无被子破旧之意。 2.品味含义丰富的词语 (1)杜甫写此诗时只有 49 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分析:“老”是在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2)小孩抱茅去的行径是很可恶,但为何用“盗贼”一词来形容? 分析:这是杜甫的激愤之词,他并不是生孩子们的气而是生社会的气,怨愤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3)“归来倚杖自叹息” 他在“叹息”什么? 分析: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这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情景,作者用哪个词来体现? 分析:“长夜”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难挨的雨夜,又指战乱造成的长时间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时局。 3.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 明确: 作者从眼前艰难窘迫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和天下人民的流离失所,穷困

文档评论(0)

送你一朵小红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