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写作系列之八:结构.pptx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议论文写作系列之八:结构.pptx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议论文写作系列之八 --结构:秀出你的身姿高考阅卷老师提示: 考场作文一定要符合三明原则:中心明确、结构明晰、语言明快。议论文要有理、有据、有序。文章结构要板块清晰,一目了然,不能信马由缰、杂乱无章。 阅卷老师在高速阅读的情况下,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清作者的思路,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阅读一个段落,要能迅速看出这一段写什么,段和段之间是否界限分明。如果看不清段和段之间的联系,就不可能打高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高中生都不会写议论文,甚至怕写议论文,因为不知道从何写起,怎么论述。不少同学到了高三仍然如此。 于是,大量考场文章要么文体“四不像”,要么平铺直叙,“一地鸡毛”,要么浅吟低唱,伪文艺范。能写一篇相对规范的议论文,成为高中生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诚然,文无定法,所谓“模板”主要针对“戴镣铐跳舞”的考场作文训练,而不包括自由的文学写作。引论部分①:概述材料,简析材料,提出论点。(引-析-提)(80字左右)本论部分 ②——⑥ :(650字左右) ②(简洁肯定其他观点)展开、解释、阐述自己论点。 ③举主要事例(古今中外正反)1至2例(如一例宜反面假设)。(重拳) ④概括性举例(排比例),加以归纳。(组合拳) ⑤适当做反面论证。 ⑥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或措施。 ⑦联系身边实际、个人经历感受。结论部分⑧ :回归材料,再次点题。(70字左右)议论文常用结构模板1、引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2、先立再驳//先驳再立//先立、再驳、再立3、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4、引—议—联—结//起—承—转—合5、引题—解析—例证—联系—总结6、并列式 //递进式//综合式 (本论部分)1.并 列 式 结 构2.递 进 式 结 构本论部分3.对 比 式 结 构4.引议联结式结构5.起承转合式结构全文部分6.引正反深联结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 一般来讲,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总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引议联结式和对比式等,但许多情况下,总分总式的结构几乎适用于所有议论文,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三段论”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引论—本论—结论”式。而并列式,递进式,引议联结式和对比式的结构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本论”部分,也就是“分析问题”这一部分里。内容 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议论结构也就是在分析问题或者说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中一般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论点(在考场作文中一般以三个最佳),这些论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这些分论点之间处于平等的分析地位,存在着并列关系。其结构形式一般为:内容内容特别提示:①并列的分论点不宜杂糅,彼此包含。②如果是三个并列分论点,则成为排比段,结构会相对板滞,不建议过多使用。分论点要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每个分论点都应隶属于这一中心论点。1温馨提示32特别提醒:各分论点最好都出现话题或中心论点的关键字。在段落安排上一般以独句或概括语句的形式出现,位置要放在论据前面或论述段落之首;要从不同的角度确定分论点,然后根据分论点选择恰当的论据; 实例赏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享文化之繁华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化用古典诗词名句开篇,概括列举苏轼、陶潜、李煜的例子,提出论述的话题: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 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 对中国文化进行概括阐释,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切中作文试题材料的关键词语“行囊”,同时也照应标题。 以上两段属于文章总起部分,并与题目一道提出文章中心论点。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秽。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 段首用概括的语言交代文化在音乐艺术方面的表现,是为分论点①,然后通过二胡与锦瑟的例子,分析论证分论点①。 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张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