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篇第十八.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子篇第十八I文言文大全I古文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一篇中有如下内容:孔子的政治思 想主张,孔子弟子与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 【原文】 18 1微子(1)去之,箕子 ⑵为之奴,比干 ⑶谏而死。孔子曰: “殷有三仁焉。” 【注释】 微子:殷纣王的同母兄长,见纣王无道,劝他不听,遂离开 纣王。 箕子:箕,音jl。殷纣王的叔父。他去劝纣王,见王不听, 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隶。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屡次强谏,激怒纣王而被杀。 【译文】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被杀死了。孔子说: “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曰:【原文】 曰: 18 2柳下惠为士师(1),三黜⑵。人曰:“子未可以去乎?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释】 (1) 士师:典狱官,掌管刑狱 ⑵黜:罢免不用 【译文】 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 “你不可以离开鲁国 吗? ”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 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 【原文】 18 3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 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译文】 齐景公讲到对待孔子的礼节时说:“像鲁君对待季氏那样,我做 不到,我用介于季氏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他。”又说:“我老了,不能 用了。”孔子离开了齐国。 【原文】 18 4齐人归(1)女乐,季桓子(2)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注释】 归:同馈,赠送。 ⑵季桓子:鲁国宰相季孙斯。 【译文】 齐国人赠送了一些歌女给鲁国,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 孔子于是离开了。 【原文】 18 5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 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 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 狂人;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 “凤凰啊, 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 未来的还 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 ”孔子下车, 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原文】 18 6长沮、桀溺(1)耦而耕⑵。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 ⑶焉。 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 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 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 ?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 之士哉? ”耰(7)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 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执舆:即执辔 (5)之:与 (6)辟:同“避”。 ⑺耰:音yo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 “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 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 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 ”子路说:“是的。”桀 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 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 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 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 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 从事改革了。”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 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 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 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 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 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原文】 18 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1)。子路问曰:“子见夫 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 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3)而食(4)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