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的比较鉴赏(课件32张).ppt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的比较鉴赏(课件32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卷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引愁心”?更妙。 步骤一:总起。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喜悦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颖。 步骤二:解析诗句。 步骤三:总结。 小结:“比较语言”的解题思路 1、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 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境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 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比较表达技巧 方法: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比较手法技巧解题方法: ①把握题干中要考查的表达技巧的角度。 ②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 修辞方法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结构安排——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以景入情、卒章显志、伏笔。 ③结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及效果。 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比较两首诗在运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情感的不同,并作简要说明。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但对比的角度不同。吴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李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3分) (2)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不同:吴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李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3分)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阅读下面两首诗,谈谈它们异同之处。 不同点:《汴河曲》怀古伤今。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 《汴河怀古》就史论史。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与众不同的见解。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确有功劳,然而,一个若字,坐实隋炀帝的暴虐无道,对他的批判更为严正、强烈。 相同点:①都咏史怀古②都是以汴河来抒发情感。 比较思想情感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类型解说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 读诗题。(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和感情基调) 注意注解。(了解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 抓关键词语。(直接或间接表达出喜怒哀乐) 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积累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 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辽宁卷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船 舟 店 店 无灯 无灯 枫半死 枫半死 帆 航 答案: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