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1x课程体系.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 1+X 课程”体系 解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 1+X 课程”体系 施久铭 2013 年初春,北京的一场大雪过后,积雪还未融化。这 天,位于清华园内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 小”),一场气氛热烈的座谈会正在进行,与会者是清华大 学副校长谢维和同附小的全体教师。当仔细翻阅了教师们厚 厚的研究笔记,听完了附小校长窦桂梅对课程教学改革的介 绍,谢维和兴奋不已,提出要将座谈的感受和体会写进自己 的。 是夜,谢教授欣然为附小的 《乐学手册》写下了题为“乐 在学中”的序言,他在末尾动情地写道:“小学教育实在是 一门非常深奥的科学。它是所有正规和系统化教育的起始, 是全部教育的基础。我甚至愿意认为,一个国家和个人所有 教育的优点和问题,都可以在这个国家和个人的小学教育中 找到它们的萌芽……” 一所小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何以让一位长期致力于高等 教育研究的大学教授如此振奋?它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哪些 启示呢? 1 / 24 课程改革:从“适合”的逻辑出发 “现在的小学老师不好当啊”,窦桂梅感叹。“教书教 书,可现在的孩子对书不那么好奇了, 一上语文课就头疼。 ” 她常发现,“刚入学发到手的教材,孩子几个小时就翻完, 一点新鲜感都没剩下。” 这种“没上学书都读过十几本”的现象在当下是普遍 的, “不仅如此, 附小的孩子中, 许多还有国外生活的经历, 他们的英语水平常常超出课程教材的要求,如果还按原来的 教法,孩子不好奇了,老师也不知道咋办了。” 学生的学习起点高是表象,深层的问题,隐藏于学校的 课程。 拿国家课程来说, 开足开齐毋庸置疑, 但如何开足开齐,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孩子理应不同。附小的实际情况 是,如果仅仅满足于开足开齐远远不够,“它只是个底线和 基数,要适应孩子个性发展的需求,就必须有更加丰富、可 供选择的课程。”窦桂梅说。 课程成了学校教育中的关键一环,附小先前的几项调查 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实施途径”的调研 2 / 24 中, 62%的家长都认为合适的课程设置十分重要。在对“为 什么要上学”的调查中, 34%的学生选择了“能学知识”, 而更多的学生则选择了“课程有趣”。 家长、学生的期待释放出强烈信号:只有建设高质量、 适合孩子的课程,才能留住儿童“易逝的好奇心”。 适合,成为附小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 ◎破解课程的结构难题 附小的课程首先建的是结构和体系,而非细枝末节。窦 桂梅常拿“章子怡的脸”作比喻,“五官单拿出来平凡,但 组合在一起却很‘惊艳’ ,这就是结构的作用。” 适合的课程,意味着课程结构的合理。课程结构,附小 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 1+X”来表达:“ 1”代表国家课程, “X”则是个性化课程。 国家课程与学校个性化课程之间的矛盾在于,学生在校 学习时间是一定的,一方的增加就意味着另一方的减少。因 此,如何在既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又不增加学业负担的前提 下,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争取空间,成了课程结构给出的难 题。 “二者之间一定有最适合的‘度’”,附小团队坚信, “而我们就要在这个契合点下做自己的课程。” 3 / 24 任何事情,难就难在这个“度”上! 不停探索中,附小把目光聚焦到国家课程上。“新课程 改革提出国家课程要‘校本化’ ,为何要‘校本化’ ,说到底 是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完成、开发课程。” 他们发现,“校本化”背后为课程的丰富留足了

文档评论(0)

Wang2166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