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全诗鉴赏
翻译:
长江上笼罩着霏霏细雨, 建业城的暮钟声回荡天际。 船帆沾湿后沉沉的变的显重了,慢慢行走,归鸟途中缓缓低飞。天边的海门隐没了影迹,江岸的远树湿润了芳枝。此时相送别情无限,泪已沾襟雨又如丝。
这是一首雨中送别友人远行的诗, 全诗紧扣暮雨, 描写暮雨中的景象, 手法妙绝,读后如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近处船帆沾雨沉重,小鸟难飞。远处天色
昏冥望不见海门,浦树含烟。描写景物,动静结合,近景与远景互相映衬。末联
用一“比”字,将别泪和雨丝融成一体, 离别之情与暮雨之景相比拟, 恰到好处。作者分题赋诗,能够做到不流于斧凿,写景抒情皆是信手拈来,佳句天成,足见其大家风范 .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 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 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 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 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
二字用意精深。 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 四句
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 所谓“情哀则景哀, 情乐则景乐” (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
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
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 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 挂牵着诗人的情思。 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
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
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然而人
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 不乏空寂之意。
无疑这海门、 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 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 也自有
一番用意。李白
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 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 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 此诗只写来帆, 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 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 而对来帆的关注, 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 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 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 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
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 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
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
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
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
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
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
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 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