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2012.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 肠杆菌科Classification 44 genera, 170 species. Escherichia (埃希菌属)Shigella(志贺菌属)EdwardsiellaSalmonella(沙门菌属)CitrobacterKlebsiellaEnterobacterHafniaSerratiaProteus(变形杆菌属)ProvidenciaMorganellaYersinia (耶尔森氏菌属)ErwiniaPectinobacterium肠杆菌科 埃希菌:肠道杆菌 志贺菌:肠道杆菌 沙门菌:肠道杆菌 其 他: 克雷伯菌属 变形杆菌属肠道杆菌共同特点形态结构相似:G-菌 杆状 鞭毛,菌毛, 荚膜培养要求不高: SS平板生化反应活泼:致病菌部分解乳糖 SS平板:大肠杆菌-红色 志贺菌、沙门菌-无色、透明抗原结构复杂:菌体抗原:O抗原--IgM 鞭毛抗原:H抗原--IgG K/Vi抗原:荚膜抗原/毒力抗原抵抗力不强:易发生变异:乳糖发酵中性红呈红色大肠埃希菌 产酸桃红色菌落(乳糖发酵)选择抑制作用(强选)乳糖不发酵致病菌无色菌落(乳糖不发酵)胆盐、煌绿:抑制大肠埃希菌及G+菌,提高肠道致病菌检出率SS (Shigella-Salmonella) medium(SS平板)含有乳糖、中性红指示剂、胆盐、煌绿等抑制剂(非致病菌)Salmonella typhi coloniesE.coli colonieson SS medium第一节 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 E.coli)最常见1、正常菌群,条件致病:引起肠道外感染2、有一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3、是基因工程中的主要工程菌4、常作为水源、饮水、食物粪便污染的指标 大肠埃希菌血清型的表示方式: O:K:HO111:K58(B4):H2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两大原因可以致病1、条件致病:肠外感染: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尿路感染最常见2、致病菌株肠内感染: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引起一、致病性 黏附素: 定植因子、菌毛等 colonization factor antigen (定值因子抗原,CFA Ⅰ, Ⅱ, Ⅲ); 志贺毒素Ⅰ和Ⅱ 致病物质 外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Ⅰ和Ⅱ 耐热肠毒素a和b 其他:内毒素 荚膜 III型分泌系统肠道致病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coli , 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agic E.coli, EHEC)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致病物质肠毒素 enterotoxin不耐热肠毒素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耐热肠毒素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定植因子(菌毛) 具有高度专一性,强抗原性 肠毒素(LT、ST)的作用机制LT:B亚单位与神经节苷脂GM1受体结合 A亚单位穿膜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ATP转化成cAMP, cAMP升高 水、电解质过度分泌,腹泻LT与霍乱肠毒素氨基酸同源性达75%ST的中间产物为cGMP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致病机理细菌粘附和破坏肠粘膜微绒毛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功能受损,导致腹泻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agic E.coli, EHEC为出血性结肠炎的病原致病物质是菌毛和毒素 (Vero毒素/ 志贺毒素 Stx-I,Stx-II): 菌毛介导细菌与宿主细胞结合 释放毒素 肠上皮细胞死亡, 肠道出血并发症: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衰竭重要血清型:O157:H7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coli , EIEC脓血便,里急后重致病机理侵袭结肠粘膜上皮并繁殖,肠上皮损伤细菌死亡后释放内毒素,引起炎症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EC婴儿持续性腹泻、脱水致病物质: 黏附素:菌毛黏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 使菌体砖状排列 单核细胞浸润、出血毒素(LT与ST):B亚单位与神经节苷脂GM1受体结合A亚单位穿膜活化腺(鸟)苷酸环化酶,使cAMP /cGMP升高, 水、电解质过度分泌,腹泻.细菌粘附和破坏肠粘膜微绒毛,使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功能受损,导致腹泻无毒素,无侵袭力细菌侵袭结肠粘膜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