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絮26将相和课件六年级上册.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如 是一个 的人。 勇敢、不怕强暴、随机应变 思考: “渑池之会”上秦 赵两国是打了平手, 还是分出了胜负?为什么?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 负荆请罪 很不服气 廉颇为什么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 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5个部分,共52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 《史记》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 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 “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 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 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 “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 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 宜。 战国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 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 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官职,分别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 最高一级的大夫。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 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的时候,因伐 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 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 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 比廉颇高。 大夫、卿   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 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 (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 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 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 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 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 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 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 血。 和氏璧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 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 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 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 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 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 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 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无价之宝: 绝口不提: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同心协力: 渑池: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因回避而不说。 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 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地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境内。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1.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②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将”指_______, “相”指_______。 “和”的意思是 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189****3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