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静默如谜》有感.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图书网: /bookschina/ . 波兰作家斯坦尼洛斯·巴兰察克曾说: “今后的世纪里,一些研究二十世纪古代 文化的历史学家可能 ,, 与我们文化导致的流血冲突愉悦地保持距离, 能够从一 个安全的距离观察其产品,未来的学者将会只从美学原理的运用去审视它们。” 如若果真如此,那么今后世纪里的历史学家将如何看待辛波斯卡的诗作 ?她的诗 作自行隔开了流血冲突, 安全距离来自永远的现在时刻, 美学原理也只是对普通 人生活的沉思。 作为时代研究的范例, 她与同为波兰二战时期成长起来的诗人鲁 热维奇、赫伯特,乃至米沃什等人相比,并不算典型。对于历史苦难,人们的确 不能仅凭伤口的大小来判别所创伤痛的深浅。 除此之外,辛波斯卡试图告诉人们, 不能因为伤痛的延绵而忽视瞬间的永恒。 仅凭 200 多首抒情诗,辛波斯卡就荣膺 1996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同享此殊 荣的同胞米沃什说她的诗中隐藏着一个“节制的自我”。印象中,沉溺于自我世 界的诗人有不少, 凝聚自我幽闭气质的狄金森算是其中的典型。 同时代的自白派 诗人也算把这一特质演绎到了极致——幽闭的个体用力挤出内在的恐惧, 自我急 促放大,痛楚直达自戕,诗作几近被窒息的痛楚包围。而在辛波斯卡这里, “节 制的自我”却是开放的,吐纳出一个“可供呼吸的世界。”抛开时代的喧嚣,暂 时搁下沉痛的历史,这个“可供呼吸的世界”属于每一个普通人。我们普通人的 步履永远在追赶时代, 速度快得对周遭的事只需短短地一撇就似乎了然于胸, 对 周围人的耐心也只仅限于短短几句话就用“我知道了”而草草收场。在这个“可 供呼吸”的世界之外,人们正踩在“知道”的轮子上加速前行。而真正的生活来 源于冒险 ; 来源于许多个延长的瞬间, 以及企图从熟视无睹中重新认识万物的 “不 知道”。 在诺奖的致谢词中,辛波斯卡对“不知道”作如下言说“这词汇虽小,却张着强 有力的翅膀飞翔。 它扩大我们的生活领域, 使之涵盖我们内在的心灵空间, 也涵 盖我们渺小地球悬浮其间的广袤宇宙。” 辛波斯卡描写的物体,给人一种无声的秩序感。“一只死甲虫躺在乡间的路上。 肚皮朝上,三双腿仔细地折好。看不到死后的混乱,但见整洁与秩序。”它们仿 佛自诞生以来第一次以本来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这座陌生化的博物馆里, 物 体的人为因素纷纷脱落,“这里有餐盘而无食欲。 有结婚戒指, 然爱情至少已三百年 / 未获回报。 这里有一把扇子——粉红的脸蛋 哪里去了 ? 这里有几把剑——愤怒哪里去了 ? 黄昏时分鲁特琴的弦音不再响 起”。她写物体不带浪漫的温度,她也知道物体已承受了人类太多的变故,甚至 容下哪怕一丝人类的怜悯也是多余的, 物体在自己的世界中制定秩序。 反讽与拒 绝是她诗歌中物体忘却人类世界的语言。 “我是一颗镇静剂, 我居家有效, 我 上班管用, 我考试, 我出庭。 ”。这似乎是辛波斯卡特有的品质,能用诗意 的语言交换出平凡物体的警示, 只有她才会用现代人的渺小试图唤起一块石头的 包容,也只有她才会不动声色地将石头的拒绝写得如此触目: “我敲响石头的门, ——是我,请让我进去。 我没有门——石头回答。” 辛波斯卡很少在访谈中暴露自己生活的细节。 自传式或者 “直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z8oc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