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传奇人物的故事
谈到“丝绸之路”,我们就不得不说开辟丝路的西汉时期杰出外交家和探险家——张骞,张骞凿空打开中原与西域的交通,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要演导出威武雄壮的戏剧,还得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舞台,这就是平常所谓的“时势造英雄”。西汉时期,北方匈奴部落十分强大,而汉初物力、财力不足,对其也都只好采取“和亲”、馈赠及消极防御的政策,但匈奴贵族,仍寇边不已。汉武帝时期,当下达选拔出使西域各国联合抗击匈奴的征召时,满怀抱负而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他两次启程前往边远的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出使西域是冒险行动,在此期间,他在匈奴度过了十余年的囚犯生活;他观察了印度北部的生活状况;他注意到在大夏在今阿富汗有中国货;他派代表远至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甚至安息今伊朗。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写下的《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中的诗句,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并带上了某些神话色彩。汉初时,汉武帝首创察举制,张骞就是当时被推举出来的孝廉。民间传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通西域,曾到了“西天”的黄河源头,会见牛郎和织女,带回了天马。虽然天马的事只是传说,但张骞却在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发现了一种良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据说它们快速奔跑之后,流汗似血色,它们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汗血宝马”。后来张骞返回大汉将此事告诉了汉武帝,因为武帝本人非常喜欢马,听说有这样的宝马,自然想得到。此时,汉武帝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认为虽然结盟不成,但通商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从而命人开辟通往西域的商道。
随着丝路的开辟,张骞定下了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来扩张汉王朝在中亚影响力的策略,虽然这个外交策略最伟大的实施者是汉武帝,但张骞作为提出者和实践者,更值得人们尊重。但可惜的是,张骞没有等到他的宏愿实现的一天,从乌孙国返回公元前115年的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如今,在陕西城固县城以西三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建有张骞纪念馆,内有张骞墓。墓地坐北朝南,东西宽15米,南北长15米,高8米,呈覆斗形,抗战间西北联合大学曾对此墓做简单发掘,出土汉代器具,确定为张骞真墓。后经数次修葺,纪念馆花木扶疏,竹影婆娑,景色宜人,颇受游客青睐。
西汉末年,连年的战乱使得北方匈奴势力乘虚而入,控制了西域地区,刚刚开辟的丝绸之路中断,各国人民深受其害,利益大损。直到东汉明帝时期,日益强大的帝国才积累了足够的力量,明帝“欲遵武帝故事,击匈奴,通西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重启丝绸之路的先锋走上了历史舞台,他就是班超。
班超公元32年~102年,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仲升,是东汉时期我国著名的军事家与外交家。他生于书香世家,其父班彪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过世前已约略完成《汉书》的轮廓、兄班固《汉书》的主要编纂者、妹班昭班固亡后续撰《汉书》,均为扬名后世的史笔,而班超却不愿子承父业,从小就想效法张骞,为国立功。公元62年,31岁的班超随母亲和哥哥班固来到洛阳。当时父亲已死多年,家境贫寒,他只得靠给官府抄书维持生活。这差事枯燥、劳苦且薪低。“为人有大志”的班超在得知匈奴犯边的消息后,把笔一扔,发出誓言,要像西汉张骞、傅介子那样,建功西域,以图封侯,报效国家,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班超跟随同乡、奉车都尉窦固离开洛阳,出击匈奴,于当年冬天到达凉州今甘肃清水县北,开始了他“平生怀仗剑,投笔事戎轩”的战斗生涯。班超不仅是成语“投笔从戎”的语源,同时也是历代投笔从戎者的榜样及祖师。这时的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可谓大器晚成。
班超戎马一生征战万里,身处西域三十一年,不费汉家粮饷,不劳大军远征,却立下不世奇功。他出使鄯善今若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击杀匈奴使节,而后相继安抚于阗今和田,重定疏勒今喀什,击败龟兹今库车、莎车联军,使西域诸国归附汉朝,同时北逐匈奴,西却月氏,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玉门关内外再次出现了牛羊布野,中西商旅不绝的太平景象。
班超戎马一生征战万里,身处西域三十一年,不费汉家粮饷,不劳大军远征,却立下不世奇功。他出使鄯善今若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击杀匈奴使节,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