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态施力(如心脏)对物体交替进行施力与放力,使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有益于长时间工作而不产生疲劳。 动态施力时,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这对于血液循环而言,相当于一个泵的作用,肌肉收缩时将血液压出肌肉,舒张时又使新鲜血液进入肌肉,此时血液输送量比平常提高几倍,有时可达静息状态时输入肌肉血液量的10~20倍。血液大量流动不但使肌肉获得足够的糖和氧,而且迅速排除了代谢废物。 四.肢体的出力范围 在直立时上肢弯臂时,在70度时达到最大。方向盘的布置位置。 直立上臂伸直时,最大拉力为180度时,垂直向上拉。水平方向拉力最小。最大推力为0度时(头顶处向上推),水平方向推力最小。 拉 拉 推 推 坐姿时上肢向下用力大于向上用力向内用力大于向外用力。 下肢的最大蹬力一般是在膝屈曲160°时产生;下肢向外偏转10°时蹬力最大。 第三章要点 1、人机系统的不同表示方法 即人机系统图2、视觉、听觉的适宜刺激 3、感觉和知觉的特征 记住特征的特点、知觉选择性 4、视觉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眼睛中的视杆和视锥细胞的特点)5、视距、视角、物体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计算(掌握) 6、一般视野的划分(最佳、良好、有效视野区) 7、色视野图的画法 8、视觉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0、信息加工方法(记忆与遗忘的特点) 11、运动输出的质量指标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动作时间)、运动速度(方向、轨迹)、准确性(操作方式、速度等) 12、动态施力和静态施力(避免法) 11、姿体出力特点 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躯体感觉区、躯体运动区、其它功能区。 大脑皮层 额叶区 顶叶区 枕叶区 颞叶区 语言、智慧 感觉、运动 视觉 听觉 中央前回:运动区 中央后回:感觉区 三.神经系统活动方式: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单元(感觉神经)→中间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单元(运动神经)→效应器。 如膝跳反射 § 3-6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一.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模型: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是由感觉→判断→行为来构成的,通过感觉器官接受信息,经神经传达到大脑中进行识别、分析、决策,再由神经传达到运动系统,转化为操作者的行为。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二.信息计算: H=-log2(P) H--信息量(bit);P--事件发生的概率。 例1:了望塔上的士兵以信号灯的闪光次数传递信息:闪1次表示“敌人进攻” ,闪2次表示“敌人撤退” 。敌人进攻和撤退的概率是相同的,都是1/2,此时 H= -log2(1/2)=1bit. 例2:信号灯 每一种出现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即为1/4. H= -Log2p=-Log21/4=2bit(比特) P为每一个独立信号出现的概率; 或H= Log2m , m为信号的个数,上例备选要数为4个,则信息量为Log24=2 (比特) 信息太多时候人不能接受。但人可以接受一定量的信息,人的感觉信息通道容量大约7个彼特左右,即一般人可传递最多7个彼特的信息。 三、信息加工: 记忆 :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包括记和忆两方面。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存储时间约为0.25~2秒,主要用视觉编码方式。 (2)短时记忆:保留时间约为5秒~2分钟。一般以言语、听觉为编码方式。若不经过反复复习,短时记忆的信息很快就丧失了。记忆少量信息比多的要好。 许多职业多需要作业者有良好的短时记忆。 例如:电话接线员等。 短时记忆贮存的信息 既可以来自外部世界(直接记忆),也可以来自人脑内部(工作记忆),如在思维过程中或解决问题时,需要短时的记忆运算的数据。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彼特左右(1个彼特可以为1个字母,1个数字,1个电话号码,1个象棋布局等)例如,电话号码、商标字母最好不超过7个数字字母。一定的模式有利于记忆。 (3)长时记忆——永久记忆其容量几乎是无限的,是人脑学习功能的基础。一般采取语义编码。 遗忘 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再认、回忆时发生错误。 可分为不完全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短时记忆以迅速的遗忘为特征。可以用重复阻止。 长时记忆中机械性记忆的迅速遗忘,而理解性记忆的则不易遗忘。 防止遗忘的方法: 1、依据遗忘规律,要及时复习、间隔复习、循环复习。 2、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一般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最好。 3、适宜的复习次数,并非越多越好,不能超过150%。 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复习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JGJT204-2010 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基础数据标准.docx VIP
- 10kV开关柜安装施工方案.pdf VIP
- (一模)湛江市2025年普通高考测试(一)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 计算机操作系统(慕课版)汤小丹课后习题答案解析.docx VIP
- 《园林模型制作》课件.ppt VIP
- 【课件】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导则解读.pdf VIP
- 锅炉使用单位锅炉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包含记录.doc
- 2026中国工商银行国际结算单证中心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AQT-3049-2013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导则.docx VIP
-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