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县革命烈士陵园景观规划及设计研究.docxVIP

香格里拉县革命烈士陵园景观规划及设计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格里拉县革命烈士陵园景观规划及设计研究 1 香格里拉县革命烈士陵园概述 香格里拉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美丽的香格里拉县县城的西南方向,长征路与团结路交汇处,总用地面积约*****㎡,为旱地,无水域。整体地形呈递进式阶梯状,原有建筑布局基本以烈士纪念碑为中心,纪念碑前方为陵园入口区,后方为墓园区。经实地调研,发现该陵园存在以下问题: (1)整体规划不够严谨。如原入口大门位于入口区偏左方向,未处于横向轴线的视觉正中央位置,缺乏对称感。陵园缺少服务于参观者的接待室,没有陵园管理人员办公室及相关祭祀用品的商铺和供人们使用的卫生间等。 (2)整体建筑缺乏藏族特色。有庙宇之感的陵园入口大门,三重斗拱将重檐屋顶托起,屋顶装饰黄色琉璃瓦,屋脊上安装各类麒麟怪兽,汉式风格十分浓郁。在色彩方面,黄色屋顶与门檐浅蓝底色搭配极不着调。 纪念碑整体造型缺乏藏族“柱”、“塔”特色。方形碑体上小下大,有一定的藏式柱体收分感,但不够庄严、雄伟,给人以笨拙感;碑底置于二层台基上,台基面积大约10㎡,四周预留容纳参观者面积太小;碑体四周没有装饰性图案;纪念碑上部所嵌入的烈士人物造型,外刷绿色漆,有泥塑感和童趣感;碑顶的雕塑太小,正常的仰视角度难以观察其貌。 (3)植物种类缺乏美观性、多样性,园林意蕴有待再塑。从陵园栽种的植物现状来看,除陵园入口到纪念碑两边栽种的松树具有纵深感,其他区域的植物栽种有些乱植现象,没有运用相关种植手法(孤植、对植和群植)达到景观空间效应。 (4)墓园区内烈士墓地排列杂乱无序,缺乏秩序感;由于陵园缺少绿化维护人员,坟头、坟基周围已杂草丛生,从远望去,酷似一个个凸起的草垛;墓地周围零星点缀的植物,对整个墓地没有达到一定的空间围合作用。 2 景观规划理念 该陵园是红军长征精神万载永存的见证之一;是逝者的安息乐园;是生者追思、缅怀逝者的重要场所;是发展红色旅游,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绿色园林城市的重要举措。综合陵园县域文化历史、区位及景观特征,现将其定位为:以藏族地域文化为特色,以纪念先烈为主题,集纪念、缅怀、游憩于一体的风景名胜陵园。具体设计理念如下: 2.1 以人为本 项目设计的核心在于宣扬革命传统精神、教育后人和发展红色旅游,最终实现给人以悸动、让参观者得到一种感悟、教育心灵的功能。然而单从项目本身出发已远远不满足大众的需求,人们在参观烈士陵园的同时还需要一个舒适的视觉空间效果,休息环境…… 2.2 突出中轴线理念 项目规划沿用中国传统陵园中轴线理念,体现陵园庄严、肃穆、雄伟的纪念氛围,达到宣扬烈士英勇事迹、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生品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瞻仰和教育场所。中轴线两边的建筑布局高低错落有序,基本上呈左右对称格局,建筑空间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更加突出纪念性建筑的纪念主题。人的情感也随着轴线两边的建筑景观不断升华。 2.3 注重地域特色 设计宜简洁大气,具有时代感和文化主旋律,符合未来香格里拉县精神文明建设与红色旅游的需要及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要求;建筑风格突出藏族地域特色,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建筑用材采用当地材料,注重节约与环保。 2.4 体现园林意境 该陵园设计除运用轴线对称的手法体现庄重、肃穆的纪念性氛围之外,还应具有中国古典园林之美。植物配置注重多样性、美观性、生态性,逐步实现园林化。通过大面积草坪、树木、花卉、亭台等造园要素来表达亲切、宁静的意境,为参观游览的人们创造冥想的场所。 3 设计解析 3.1 功能分区明确,景观结构清晰 (1)一中心。从规划总平面图(见图1)可以看出,整个项目以烈士纪念碑为视觉中心,纪念碑与陵园主入口处于主轴之上,形成中轴线对景,加之中轴线两旁种植的矩阵雪松及左右对称布置的休息亭,更加突出轴线感,强化了纪念碑作为陵园中心的纪念主题。 (2)两主轴。陵园由于用地不规整,设计时两条轴线将其一分为二,入口区与纪念区位于主轴线两侧,墓园区处于次轴线的两侧。两条轴线相交点位于纪念区至墓园区的踏步处。 (3)三片区。将整个陵园划分为三大片区——入口区、纪念区和墓园区。 3.2 三片区景观设计诠释 (1)入口区:入口区以雪域建筑特色和佛学文化相结合,营造开敞、大气、雄浑的氛围。它由正门、踏步、绿地和商铺构成。正门采用立墩无檐门,三进式,显现开敞、大气、雄浑之气。由于入口现有高差关系,故增加两台多级式踏步。踏步两侧为缓坡自然草坪,草坪上置石块和栽种松柏,减缓正门和围墙产生临街的逼迫感。 大门两侧为四开间的商铺,商铺为排列式建筑,每开间为一个铺面,7m(开间)×3m(进深)×4.5m(高);檐口有藏族吉祥图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