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河中石兽》课件(共24张PPT).ppt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5课《河中石兽》课件(共24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中石兽 ;1.文学常识;2.节奏划分;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xué。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一位老河兵听了这话,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是松散轻浮,(所以)河水不能冲走石头,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洞。(石下的坑洞)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倾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前)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去寻找它们,本来就颠倒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了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可以(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 沧州南一寺 临 河干, 山门 圮于河,二石 兽 并沉焉。 阅 十余岁,僧 募金重修, 求二 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 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 物理, 是非 木杮,岂能 为暴涨携之去? 乃 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沙 为 坎穴 ,渐激渐深,至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 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 二者多矣,可据理??断 欤? ;;之; (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2)阅十余岁 古义:经过; 今义:阅读。 (3)是非木杮 古义:代词,这; 今义:表肯定判断。 (4)渐沉渐深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5)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一种学科。 (1)棹数小舟 (名词作动词,划(船) )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动词作名词,汹涌的河水);1.读课文,概括寻找石兽的方法。;2.你怎样理解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物形象?;3.分析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有什么不同?;4.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5.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愚子售药 人有初开药肆者。一日他出,令其子守铺。遇客买牛膝并鸡爪黄莲,子愚不识药,遍 索笥中无所有,乃割已耕牛一足,斫二鸡脚售之。父归问卖何药,询知前事,大笑发叹曰:“客若要知母贝母时,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 【注释】:①笥:盛物的方形竹器。②知母贝母:知母、贝母是中药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遇客买牛膝并鸡爪黄连    ②斫二鸡脚售之    ③客若要知母贝母    ④人有初开药肆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客若要知母贝母,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 (3)这则笑话讽刺的是怎样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遇客买牛膝并鸡爪黄连    ②斫二鸡脚售之    ③客若要知母贝母    ④人有初开药肆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客若要知母贝母,岂不连汝母亲抬去了? (3)这则笑话讽刺的是怎样的人 ;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 创 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ylover6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