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第3单元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1课时东亚与日本中亚课件.pptx

2021版高考地理第3单元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1课时东亚与日本中亚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时 东亚与日本、中亚;考点呈现;读图夯基?课前预习; 一、东亚 1.位置:位于________东部,太平洋西侧。 2.范围:包括①________、中国、②________、③韩国、④________。 ;3.差异;二、日本;太平洋 ; 3.自然地理特征 (1)海陆:海岸线曲折,多____________,有利于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的发展。 (2)地形:以______________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3)气候:海洋性强,北部为____________气候,南部为______________气候。 (4)资源:矿产资源贫乏,_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 ;4.人文地理特征 ;(1)工业 ①分布: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工业区:a.京滨工业区、b.________________、c.阪神工业区、d.________________、e.北九州工业区。 ③工业部门:钢铁、________、汽车、________、纺织及电子工业等。 (2)农业 ①种植业:单产高,采用________农业机械,稻米基本能自给,蔬菜等仍需大量进口。 ②渔业:渔业发达,捕鱼量居世界________。;三、中亚 ;亚欧大陆 ; (4)资源 ; 4.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 ;(2)交通 ;连云港 ;自主思考;精讲点拨?课内探究 ;考点;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 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在冬季风影响下,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慢,气压相对较高,于是暖湿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由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1)东西差异。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点,表现为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且更加集中于夏季;气温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2)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韩国北部及朝鲜、日本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 (1)总体特征:比亚洲大陆内部季风年降水量偏多且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2)区域差异。 ①南北差异——气温。 a.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②东西差异——降水。 a.特点:夏季太平洋沿岸雨水丰沛,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冬季日本海沿岸降雪多,降水西北多东南少。;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1)~(2)题。 ; (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  )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日本1月0 ℃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1月0 ℃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此特征将导致日本 (  ) A.河流封冻期长于中国 B.南北温差大于中国 C.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候鸟南迁时间早于中国 ; [解析] 第(1)题,甲、乙、丙由于离海远近不同,故从丙到乙到甲,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因此气温的年较差逐渐变大,降水的季节变化逐渐变大,故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最明显。第(2)题,1月0 ℃等温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日本1月0 ℃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中国1月0 ℃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说明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考点 ;工业向南、北分散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域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产业向国外转移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设想,从劳动、资源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进入80年代,加快了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逐渐向东亚其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