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江苏副高(中医全科学)考试模拟卷(4)新整理版.doc

2021年度江苏副高(中医全科学)考试模拟卷(4)新整理版.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副高(中医全科学)考试模拟卷(4)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严格遵守考试纪律,维护考试秩序!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厌食,脘腹胀满,嗳气酸腐,舌苔厚腻,此属 A.湿邪困脾 B.脾胃虚弱 C.湿热蕴脾 D.食滞胃脘 E.胃强脾弱 参考答案:D 食滞胃脘证的临床表现,常见脘腹胀满,呕吐酸腐,嗳气反酸,或矢气酸臭,不思饮食,大便泄泻或秘结。舌苔厚腻,脉滑。一般以胃脘胀闷疼痛,嗳腐吞酸为辨证要点。 2.饥不欲食,胃中嘈杂,舌红少苔,此属 A.胃阴不足 B.胃强脾弱 C.脾胃虚弱 D.湿邪困脾 E.肝胆湿热 参考答案:A 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常见口咽发干,多以睡后明显,不思饮食,或知饥不食,并有心烦、低热、大便不调、干呕作呃,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一般以胃病常见症状伴见阴虚为辨证要点。脾与胃相表里,一司运化,一司受纳,两者互为影响,所以脾胃往往同病。例如脾胃不和证,即可出现胃脘饱胀、隐痛,嗳气,甚则呕吐等胃失和降诸症,又可出现腹胀、消化不良、大便溏泄等脾气不升诸症。治法应以健脾和胃为主,可用党参、白术、炙草、茯苓以健脾,陈皮、半夏、厚朴、苍术以和胃。 3.口淡乏味,甚至口中无味,此属 A.脾胃虚弱 B.湿热蕴脾 C.寒湿困脾 D.肝胃蕴热 E.寒水上泛 参考答案:A 口味,即病人口中的异常味觉或气味。因脾开窍于口,其他脏腑之气亦可循经脉上至于口,口中的异常味觉,常是脾胃功能失常或其他脏腑病变的反映。口淡: 病人味觉渐退,口中乏味,甚至无味的症状。因脾胃腐熟运化功能低下,病人食少纳呆,故感口淡乏味 ,属脾胃虚弱。 4.病人自觉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状,其病因是 A.饮食停滞 B.脾胃湿热 C.肝胆火热 D.脾胃虚弱 E.燥热伤津 参考答案:E 口味异常是指病人口中的异常味觉。询问病人口味的异常变化,可诊察内在脏腑的疾病。口淡是指病人味觉减退,口中乏味,甚至无味的症状。多见于脾胃虚弱证。口甜是指病人自觉口中有甜味的症状。多见于脾胃湿热或脾虚之证。口黏腻是指病人自觉口中黏腻不爽的症状。常见于痰热内盛、湿热蕴脾及寒湿困脾之证。口酸是指病人自觉口中有酸味,或泛酸。多因肝胃郁热或饮食停滞所致。口涩是指病人自觉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的症状。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所致。口苦是指病人自觉口中有苦味的症状。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之证。口咸是指病人自觉口中有戒味的症状。多见于肾病或寒水上泛的病证。 5.病人自觉口中有咸味者,属 A.脾胃虚弱 B.寒湿困脾 C.心火上炎 D.寒水上泛 E.胃阴不足 参考答案:D 口味异常是指病人口中的异常味觉。询问病人口味的异常变化,可诊察内在脏腑的疾病。口淡是指病人味觉减退,口中乏味,甚至无味的症状。多见于脾胃虚弱证。口甜是指病人自觉口中有甜味的症状。多见于脾胃湿热或脾虚之证。口黏腻是指病人自觉口中黏腻不爽的症状。常见于痰热内盛、湿热蕴脾及寒湿困脾之证。口酸是指病人自觉口中有酸味,或泛酸。多因肝胃郁热或饮食停滞所致。口涩是指病人自觉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的症状。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所致。口苦是指病人自觉口中有苦味的症状。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之证。口咸是指病人自觉口中有戒味的症状。多见于肾病或寒水上泛的病证。 6.病人大便中含有脓血黏液者,是因 A.食滞胃肠 B.湿热疫毒 C.久病体衰 D.阳虚寒凝 E.脾虚气陷 参考答案:B 大便稀薄如水样,夹有不消化食物,多属寒湿;大便稀溏如糜,色深黄而黏,多属大肠湿热;便如黏冻;夹有脓血,是为湿热疫毒。先便后血,其色黑褐的是远血;先血后便,其色鲜红的是近血。 7.大便便质黑如柏油,或便血紫黑,此出血多见于 A.肛裂 B.胃脘 C.内痔 D.直肠 E.外痔 参考答案:B 大便先干后溏,多属脾胃虚弱。大便时干时稀,多为肝郁脾虚、肝脾不和。水粪夹杂,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多为脾肾阳虚、寒湿内盛。泻下黄糜,多属大肠湿热,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酸腐臭秽,多是伤食积滞。老年人大便不干不稀,而只是排便困难的,多属气虚。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的,多是热迫直肠;大便滑脱不禁,肛门有下坠感甚或脱肛的,多见于脾虚下陷的久泄;里急后重,多见于痢疾,大便溏泄不爽,多是肝失疏泄的表现;便色黑如柏油而大便反易,多属瘀血,此出血多见于胃脘;腹痛则泻,泻后痛减者多为伤食,泻后痛不减者多是肝郁脾虚。 8.小便清长量多者,属 A.消渴病 B.虚寒证 C.湿热证 D.阴虚证 E.气虚证 参考答案:B 小便为津液所化,了解小便的变化,可以察知津液的盈亏和有关内脏的气化功能是否正常。尿量过多,其病在肾,多属虚寒,也常见于消渴证。小便短少,既可由于热盛津伤,或汗、吐、下太过损伤津液,以致化源不足所致,也常见于肺、脾、肾功能失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