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分析.pptx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分析.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分析;一、自然资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 1.概念: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二)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三、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一)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2、自然资源承载力特性: 有限性、动态性、可增强性 按“可能—满意度”评价:当该指标为1时,表示完全可以实现并完全满意,为0则表示无法实现和完全不能令人满意。他们的研究结论是: ??? (1)粮??——总人口不足12.6亿,可能—满意度为1,大于12.6亿,即趋于下降,达到64.8亿为0。 ??? (2)肉类——总人口超过2.6亿,可能—满意度就开始下降。 ??? (3)土地——总人口超过 10 亿,可能—满意度就会下降,超过 56.7亿为0。 ??? (4)水——总人口大于4.5亿,可能一满意度就会下降,超过54亿为0。 ??? (5)能源——总人口大于11.5亿,可能一满意度即开始下降。① ;宋健等: “如果在百年左右时间里,我们饮食水平要达到美国和法国目前水平的话,那末我国理想人口数量应在6.8亿以下。”② 宋子成等则认为,中国的水资源最多只能养育6.5亿人。③ 1988年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生存与发展》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以生物生产力为基础,以人均400公斤粮食为标准,计算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结论是:1985年总生物产量(干物质)31.7亿吨,粮食总产量3787亿公斤,可承载9.5亿人,实际超载1.1亿人。2000年生物产量35亿吨,①胡保生等:“关于我国总人口目标的确定”,《人口与经济》,1981年第5期 ;?粮食4622亿公斤,可承载11.6亿人。2025年生物产量39.8亿吨,粮食5925亿公斤,可承载14.8亿人。远景生物产量72.6亿吨,可承载16.2亿人。就此他们认为“我国的理论最高承载能力为15~16亿人。”④;“环境承载力”: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资源所能承受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即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的限度。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是随时间变化的。因而就有土地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合理人口容量等一系列人口容量的概念。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6亿左右,就是根据据土地承载力做出的估计。;(二)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一、自然环境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2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是依据近二、三年的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资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过程。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体坛公共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 模糊综合评价法;3 灰色关联分析法;(三)生态影响分析方法;三、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与生态补偿;(1)直接市场法:市场价值法 (2)替代市场法:机会成本法、费用分析法(防护法用法、恢复法用法、影子观察法)、旅行费用法、资产价值法、人力资本法 (3)实验评价法:调查评价法 (4)成果参照法;3、生态环境损益解析 生态环境损益:即生态环境产益和生态环境致损,也即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促进和障碍作用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产益与受益、致损与受损; 生态环境产益区与受益区、致损区与受损区; 生态环境损益空间扩展:发展权利与保护义务分离和不平等。;(二)生态环境补偿;补偿机制的建立;生态服务功能的度量;核心问题:谁补偿谁?补偿多少?如何补偿? 1、补偿主体:致损方和受益方 政府补偿:政府的财政补贴和援助、贷款和税收优惠等 市场补偿:环境破坏或受益方进行经济和非经济手段补偿 社会补偿:基金会等 2、补偿标准:生态建设或恢复的成本为参考 3、补偿方式 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基金、押金和执行保证金 非经济:实物、技术、政策;第三节 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2、环境经济学理论 环境与经济对立统一理论 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理论 环境外部性的经济内部化理论 3、可持续发展理论 4、“阳光经济”理论:可再生资源、阳光主流、阳光型能源和原料(阳光经济:生态的现代战略,(德)舍尔 著,黄凤祝,马黑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二、区域发展中的外部性与区域间环境问题;2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