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水产品检验检疫技术;进出口水产品的品种;进出口水产品的品种;近年来出现的主要安全卫生问题;一、水产品种类与特点
水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是各种鱼类,其次有甲壳类(蟹、虾等)、软体类、贝壳类(墨鱼、牡蛎、河蚌等)。
水产品的特点:是营养丰富的动物性食品,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富含全价蛋白质,不仅营养成分齐全,而且脂肪含量少,水分较多,肉质细嫩。;二、水产品进行卫生检验的意义
水产品容易腐败变质且易被致病菌污染;
有些水产品体内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化??物质
有些鱼类含有生物毒素,食后会引起中毒;
一些能感染人的寄生虫存在于鱼、蟹等体内。;危害的分类;三、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养殖环境;
苗种的选择与消毒;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控制;
病害防治与用药控制;
捕捞与运输器具的清洁卫生;
加工过程;
贮藏、流通等。;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地位;1.分类地位;2.自然界生物的种类;主要类群
无颌类Agnatha:甲胄鱼类(化石)、圆口类
盾皮鱼类Placoderma (化石)
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
硬骨鱼类Osteichthyes;鱼的解剖学特征和化学组成;鱼类的主要特征器官;几种有趣的鱼类;墨鱼cuttlefish ;娃娃鱼(大鲵 );鲨和鲸;;;四、鱼类的腐败变质
(一)鱼体死后的变化
鱼体死后的变化与畜肉基本相同,只是在濒死期还有一个粘液分泌阶段。
1、粘液分泌阶段:
鱼在濒死期体表可分泌一层主要为粘蛋白的粘液,以抵抗有毒物的侵蚀,即鱼体自身的保护性反应。
新鲜鱼的粘液透明均质,具鱼腥气味,随着鱼新鲜度降低,逐渐变为浑浊、污秽、鱼腥气味消失;(2)僵硬阶段
鱼体死亡十几分钟至4-5h就出现僵硬。僵硬从头开始,逐渐经背部至整个鱼体。这个阶段的鱼硬如木质,不能弯曲,指压不留压痕,口紧密,腮盖紧合。僵硬时间短的数十分钟,长的可达数天之久。
鱼体僵硬主要是无氧酵解产生乳酸,肌细胞吸水膨胀所致。;3、自溶和腐败阶段
自溶阶段:指经僵硬阶段后,由于蛋白分解酶作用而发生的蛋白分解过程。蛋白质被分解为蛋白胨、多肽和氨基酸。自溶阶段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降低了鱼类的耐藏性,应立即食用
腐败阶段:随着自溶作用的进一步加强,微生物繁殖也更加旺盛,致使蛋白质分解出更低级的产物,如NH3、尸胺、腐胺、H2S等,此即微生物作用而引起的腐败过程,也是腐败变质阶段与自溶阶段的本质区别。;(二)鱼类的腐败
1、引起鱼类腐败的原因
(1)含水量多 一般都在80%以上,鱼肉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的比例,比较适合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2)鱼体内酶的强烈作用 鱼捕获离开水域后,陆上温度较高使体内酶活力增加,所以鱼类在室温下很容易腐败分解。;(3)鱼的肌组织脆弱 鱼肌是由若干短小的肌束排列组成,其间有多量的肌间结缔组织,极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蔓延。
(4)鱼肉含糖原少 产生乳酸少,鱼肉的僵直阶段很快消失而进入自溶阶段(蛋白质分解阶段),肌组织呈碱性反应。碱性肌质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5)鱼类外皮较薄 鳞片易脱,容易被细菌侵入;鱼体表面被覆的黏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6)鱼类捕获后一般不作解体处理 未取出内脏和鳃;而家畜屠宰后立即摘除内脏。
(7)水体和空气中的环境条件不一致 生活在淡水中的鱼,在捕捞、运输和保藏过程中易被外界环境中致病菌污染。
(8)捕获时鱼体内外易受损伤 损伤的鱼体,即使在低温下,水中分解蛋白质能力较强的细菌也有机会侵入肌肉组织。;(三)细菌侵入鱼体的途径
一是由肾脏或鳃部经过循环系统进入肌肉
二是由皮肤或黏膜直接侵入。
因此,鱼鳃、眼窝、皮肤、创伤及内脏等部位首先呈现出腐败的特征。;鱼体腐败时,体表黏液混浊,固有的鱼腥气味逐渐消失,散发出臭味。之后鳞片易于脱落,鳃丝有鲜红色变为暗褐色或暗灰色,且较早地产生臭味。眼球及周围结缔组织被分解,眼球凹陷,角膜混浊,有时虹膜及眼眶被血色素浸润而染红。胆囊的通透性增加,胆汁外溢,染绿肝脏和临近器官——印胆。
胃肠道溶解成糊状,腹部产气,肛门突出,直肠外翻。腐败菌沿血管蔓延,血液渗出红染周围组织,特别是脊椎旁纵行大血管最为明显,即所谓“脊椎旁红染”现象。
体表和腹腔的细菌共同向鱼体深部侵入分解基质蛋白质,鱼体弹性消失,指压后凹陷不能恢复,甚至出现肉骨分离现象。此时,鱼体已严重腐败,不能食用。其分解产物与畜肉基本相同。 ;第二节 水产品检验抽样和制样;2、散装鱼
从同批、同类品种的上、中、下三层的同一平面上分五点取样(三层五点法)。
送实验室检验者,其送检量可根据鱼的大小而定:
鱼重≤100g时,送检量1kg;
鱼重≤2kg时,取1~2条作检样;
鱼重2~5kg时,取2条作检样,但只取每条鱼的一侧;
鱼重5kg时,取2条作检样,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