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届上海浦东新区高三语文三模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26.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车辆向前飞奔时,坐在车里的人常常觉得是周围的景物在后退,很多时候我们的主观感受往往与客观世界的状况并不一致。请就此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引语,然后确定立意。“当车辆向前飞奔时,坐在车里的人常常觉得是周围的景物在后退”,材料中列举了生活中很典型的主观感觉与客观事实截然相反的现象,于是启示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的主观感受往往与客观世界的状况并不一致”,这句话可以作为本次作文的观点或立意,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可见本次作文的话题为“主观和客观”,材料明确了话题和主旨,根据“请就此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这个要求确定本次作文的体裁为议论文或哲理性散文,不适合写成记叙文。
写作时可以联想我们熟悉的一些成语,比如智子疑邻、揠苗助长、想入非非、盲人摸象、闭门造车、凭空想象、主观臆断、庖丁解牛等等,也可以结合熟语谚语或名言警句打开思路,比如,苏轼《石钟山记》里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根据主观猜测去推断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毛泽东说“我们一定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的材料,否则没有发言权”。也可以借助找近义词的办法丰富写作内容,比如客观的近义词为理性,主观的近义词为感性,可以结合理性和感性的关系来写作。可以单向立意也可以辩证分析。
【立意】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
2.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凡事要实事求是,切莫主观形式;
5.让理性和感性并重,携手间美好我们的生活。
【素材】
(一)精彩语段:
1.过于客观的描述无法做到,因为一旦去描述,视角就会趋向主观。我们要理性客观地看待事物,感性智慧地对待周围的人。人的主观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世事纷繁复杂,瞬息万变,一味地迷信自己的旧观点,拒绝更新与反思,很容易一意孤行而走入死胡同。我们不能看轻自己,更不能高估自己,我们要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自己,去深刻解剖自己。只有正确地了解了自己,才能在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稳步前行,走向成功。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一个人如果只站在一个角度观察事物,其观点容易有偏颇,而多方观察往往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2.客观地看问题,才反映事物本来面貌;全面地看问题,才会准确地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发展地看问题,才会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准确地认识事物,透彻地理解事物,主动地处理事物,取得主动权,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主观地看问题,必带有感情色彩,错看了事物;片面地看问题,必以局部代替整体,歪看了事物;静止地看问题,必把过去当时下,僵化了自己。其结果,必处与被动地位,乃至走向失败。
(二)成语故事:
1.刻舟求剑: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却怎么也找不到。(总结: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能只凭主观印象判断事物。)
2.掩耳盗铃:春秋时期,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偷钟,但是不小心弄出了声响,他害怕被别人发现,于是就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他被听到声音前来的人抓获了。(总结: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捂不捂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最终定会自食苦果。)
3.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人把斧头丢了,他怀疑是邻居偷的,因此觉得邻居的一切行为都很可疑,无论是动作,言谈还是神态,都像是偷他斧头的人。几天以后他的斧头找到了,便觉得邻居在各个方面都不像是偷斧头的人了。(总结:当人带着成见去观察事物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
4.智子疑邻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下大雨,他家的院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快修好,一定会有盗贼进来。”他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并没有理会。这天晚上他家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富人因而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有先见之明,但却怀疑是隔壁那个老人偷的。(总结:对待别人的意见应该客观评价,不能因人而异,持有偏见。)
5.庖丁解牛:有个名叫丁的厨师给文惠君宰牛。只见他的技艺娴熟,刀锋所过之处,皮肉应声而落,整个过程的节奏尤如一首流畅的舞曲。文惠君惊叹地问道:“你的技术怎么能高明到这个地步呢?”厨师答道:“我所研究的是事物的规律,它比技术更进一步。我依着牛的身体结构进行解剖,把锋利的刀刃插入骨节间的空隙,宽度绰绰有余,轻轻发力,就把骨、肉分解开了。”(总结:做事时如果能把握好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