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画创作对于情感的抒发
中国画的创作过程,是艺术家借以抒发思想感情,表达画者审美感受的一种活动方式。“情充于内,而成像于外”是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在感情精神层次对艺术的深入认识。因此,凡优秀的国画作品,无不寄托、承载着画者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思想内涵,和画者对自然、人生的莫忠态度。画家通过中国所特有的绘画语言——笔墨、构图、透视、色彩等,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达给观赏者,以表达作者的审美感受和人生态度。
一、线
线是中国画最主要的绘画语言,通过不同的线条来传达不同的思想情感是中国画所特有的艺术语言。“怒写竹,喜写兰”是以线传情达意的真实写照。毛笔作为中国画特有的作画工具,它由富有弹性的兽毛制成,一它可以存储一定量的水,方便画出持续的线条,而不枯竭;二制成毛笔的兽毛的弹性,可以根据用笔者提按顿挫,描绘出丰富的线条痕迹,不同的线条诠释着画家不同的思想情感,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顿挫、浓淡、刚柔、虚实等,使人们的心理产生快慢、刚柔、节奏等不同的感受,因此,凭借绘画作品中线的形态,便可洞察画家的内心丰富的情感状态。
例如顾恺之在他的《洛神赋》中,用线起伏、绵延,均和、舒缓,细若游丝,成功地刻画出了曹植对洛神可望不可及,无奈离去的悲情。
梁楷性格豪放不羁,嗜酒自乐,性情不拘小节,他在《泼墨仙人图》中,用水墨挥洒的手法描绘出先仙人修后步履蹒跚的癫狂醉态,有寥寥数笔勾绘出吸纳人面部沉醉的申请,表现出了丰富的幽默感。寄托了画家狂放不羁,超然世外的性格。
徐渭在他的《墨葡萄图》中行笔豪放泼辣,用墨痛快淋漓,画中动荡不安的线条,柔中带刚,瘦劲而有力,它们看上去似乎不胜重负,枝枝下偃,却给人以后总挣扎向上弹起的趋势,体现了画家不安的心境,和画家倔强不求,不附不阿的个性,而那一团团泼墨叶子,狂肆洒脱,墨色斑驳,透露着一股冷逸惨淡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画家内心备份痛苦的感受。
二、色彩
不同的色彩,带给人们不同的情绪。人们在感知色彩的同时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相对应的心理感受。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便是一种对色彩产生的联想于情感。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嫩绿,给人一中生机勃勃的气象;秋天落叶缤纷,万物萧条,给人一种悲凉,沧桑的情绪感受。
中国艺术家一向注重情感的抒发,谢赫在其《六法论》中提出的“随类赋彩”一法,表面可理解为根据对象固有色来着色,但是自古及今,中国画的大师及其经典名作的色彩,也并不是简单地以所表现对象的固有色来“赋彩”的。更多的艺术家为了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而采用的是“意足而不求颜色似”的绘画观,选用最原始的黑白来代替客观存在中的色彩。
从唐代的青绿、金碧山水,苏东坡的朱竹,到齐白石的红花墨叶,充分体现了“色之来,发乎于性情”的艺术思想。齐白石的红花墨叶,表面上看是齐白石独创的绘画语言,但更深层的是表达了他毒热的审美情趣,更体现了他对大自然、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之情。这些画家的创作完全是以情入画,以趣入胜,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从情感体悟出发,对所表现对象的本色,进行主观提炼、夸张、借以抒发画家的审美情感,成为画家寄托情感的又一手段。
色彩可以传达丰富的情感,画家也通过色彩来表达内心细腻的情感活动,而观赏者也是通过色彩来理解画家的真实的内心感受,达到观赏者与画家的心灵的交流。
三、造型
中国画作品中的造型,往往加入了作者更多的主观情感因素。画家把他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对象,经过头脑加工、提炼,或变形,或夸张,以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状态,寄托自己的情意。画家在不求形似,只求神似的花鸟画中,多半也不是所画对象的神,而是画者心中的“神”。如:倪玉林就称自己所画之竹,不管是像芦还是像麻,只是单纯为了抒发自己心中逸气。又如,郑板桥的“胸有成竹”,可见画者画的更是胸中之竹了。白石老先生曾经说过“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那么怎样才是最好的呢?白石老人认为画应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那怎么样才算是“似与不似之间呢?应该是形不甚似,而神甚似。就拿他画的虾来说,虾的身段像海里的对虾,而又长了一对大钳,像河虾,二者结合,便成了白石老人笔下的虾了,虽不符合客观对象,但这种似与不似之间的灵动感,更胜却客观对象。它从生活中来,而高于生活,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四、构图
构图是指根据绘画题材和肢体思想的要求,将所表现的对象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和布局,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的过程,在国画中也被称作“章法”“布局”。画家在考虑画面布局时必然对所描绘对象进行取舍、提炼,从而来传达作画者的内心感受。古人提出画面应“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疏的地方可以让马驰骋,密的地方连风也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