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温度与农业农业昆虫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度 温度与农业 温度与农业  主要温度指标  温周期  积温 主要温度指标 三基点温度(Three cardinal temperature) 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五基点温度(Five cardinal temperature) 作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和导致死亡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 。 主要温度指标 农业界限温度(agricultural boundary temperature ) 指具有普遍意义,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 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简称界限温度。 0 .0 ℃ 土壤冻结和解冻;农事活动开始或终止。 5.0 ℃ 早春作物播种;喜凉作物开始或停止生长,多数树木开始萌动。 10.0 ℃ 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开始迅速生长。 15.0 ℃ 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春季棉花、花生等进入播种期。 20.0 ℃ 水稻安全抽穗、开花的指标,热带作物正常生长。 主要温度指标 农业界限温度(agricultural boundary temperature ) 界限温度资料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 分析稳定通过某界限温度日期的早晚,以比较其冷暖的早晚 及对作物的影响;  稳定通过相邻两界限温度之间的间隔日数,以此比较升温或 者降温的快慢缓急,分析对作物的利与弊等;  春季到秋季稳定通过某界限温度日期的持续日数,可作为鉴 定生长季长短的标准之一。 温周期 温周期现象 自然条件下,环境温度呈昼夜和季节的周期性变化,植物适 应这种变化而呈现有节奏的生长。通常将植物对季节或昼夜温度 变化的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 气温日变化与植物生长 气温日变化与农产品品质 积温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当其他环境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 作物发育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作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 的积温基本上是一定的,称为积温理论(学说)。 积温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 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即温度的总和。 生物学零度(Biological zero point) (B) 也称生长下限温度、生物学最低(下限)温度,指作物在不 同生育时期中有效生长的温度下限值,通常就是三基点温度中的 最低温度。 积温 活动积温 (Y)(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 作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所有活动温度的总和。 活动温度是大于或等于生物学零度(B)的日均温( )。 =෍ ( ≥ ) ( = ,,, …,) = 为生育期内的活动积温; 为生育期日数; 为该生育期每天的平均温度; 为作物发育的下限温度(生物学零度) ≥ 为高于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即活动温度 积温 有效积温(A)(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 作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所有有效温度的总和。 有效温度是活动温度与生物学零度(B)之差。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