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原炎黄 --
汉族是呼伦贝尔市人口最多的民族。据 2003 年统计,全市共有汉族人口人,占人口总数的
82.31%。历史上,汉族虽晚于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迁入这个地区,但同样为开发和建设呼伦贝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长期与各兄弟民族在一起生产 (工作 )生活,建起了牢固的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新关系,并使自己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取得了巨大进步。
xx
汉族较早出现在呼伦贝尔的是军队、官员、犯人和匠人。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太初三年使光禄徐志为出塞,汉军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复争
匈奴,西北至胪朐河 (今克鲁伦河 )。唐朝征服室韦后,设室韦节度使,派汉族官兵镇守。辽、金、元时代,这一地区已
有汉族官兵驻防,还有因争战而来的俘虏或抢来的奴隶,以及从事耕种、烧砖制瓦、冶陶和铁、银、木匠等手工艺人,但人数都不是很多。明朝从洪武
五年 (1372 年),争战北元开始驻军呼伦贝尔地区,到明成祖永乐十一年 (1413 年)北元灭亡, 41 年间明军数次开进和驻扎呼伦贝尔地区,直至在呼伦贝尔地区建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下属的哈拉该卫、哈剌哈千户所、海剌儿千户所、只儿蛮
卫、坚河卫、古贲河千户所、古贲河卫、阿伦河卫、阮里河卫等 3 所 6 卫后,驻军才分驻或调撤。上述汉族人口均属流动性质,且人数不多。
进入清朝以后,本地始有较稳定的汉族常住人口。雍正五年 (1727 年),清廷派兵设卡伦于岭西地区。当时募兵多来自山西、河北等地,同时随军来本盟
的一些汉商,称 “旅蒙商人 ”(简称 “旅蒙商 ”),专作军队及随军家属的买卖。雍正十年 (1732 年)后,索伦、达斡尔、鄂伦春、巴尔虎兵丁及其部分家属驻屯呼伦贝尔岭西各地,清廷命京都汉商到此地经商,早期持 “龙票 ”来岭西的有八家汉商,号称 “八大家 ”,集居在今海拉尔。
从秦汉时起到元明清各朝代,法律都规定有 “流刑 ”,即一方百姓犯罪不致处死,可执行 “流刑”放流徙边,或流放漠北。《清实录》对汉官犯法, “本该
1 /  8
杀,但念功劳卓著 ”,故 “配流布雨尔索伦、打虎儿为奴。 ”“布雨尔 ”即呼伦贝尔。
清乾隆至嘉庆朝,呼伦贝尔地区建立了许多寺庙,建寺庙所用的砖瓦大都
由汉族人烧制,寺庙也由汉族人施工建成。	1941 年,日本经济调查会的市川正
义在《南部呼伦贝尔调查报告书》中记载:
新巴尔虎左翼旗王福,汉人,画匠,专门漆画佛象,家族	4 人,曾祖父从
山西省迁至本地,全家除王福为汉名外,已经蒙化;刘俊升,祖籍直隶省人,现年 54 岁,商人,何年迁此不详,本人和妻子儿女均报称蒙古人;樊巨川,祖籍河南人,商人, 50 岁,妻为汉人,何年迁来不详,已蒙化,儿子是喇嘛;庞
忠义,祖籍山西人,银匠,专制寺庙中的佛具,懂蒙语蒙文,由	“外蒙古 ”迁
来,契约为三年;张富贵, 36 岁,是从山西经海拉尔请来的裁缝,专门为喇嘛制作法衣。鄂温克旗伊敏苏木一孙姓汉族人家,早在清同治朝代迁来,木匠出身,后代散居伊敏、巴彦托海、海拉尔、大雁等地,已融合于鄂温克、蒙古、达斡尔等族中。
光绪十二年 (1886 年),清廷废除森林禁采和封禁垦荒、采矿的政策,从关
内和东北三省流入呼伦贝尔地区的汉族人口大为增加。先期流入岭东者,大部
分从事采伐和经商、耕种,流入岭西者多从事采金、采煤、伐木和商业。据有
关资料统计, 19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受雇于俄人矿主从事采金
业的山东、河北籍汉族劳工多达万余人。	1903 年东清铁路通车后,汉族人口开
始大量迁入并定居下来。 1932 年以后,汉族人口亦是不断流入呼伦贝尔。 1937 年,汉族人口已占呼伦贝尔地区人口的首位,即 64%,共有 143 502 人。
这一时期,清廷曾于光绪三十四年 (1908 年)在呼伦贝尔岭东岭西地区推行民治。特别是岭西地区,一时两种 “政权 ”并存,所设民治机构官员大都由汉族人担任。由于改设民治过急,加之其他不适当的措施,遭致少数民族的不满,
其民治机构终在民国元年废除。此后,直至 1920 年,岭西地区重设民治机构,亦主要由汉族人担任官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全盟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 1950 年到 1956 年,汉族人口年年都从全国各地流入呼伦贝尔。据
1956 年底
统计,全盟汉族人口增加到	448 106 人,占当年总人口的	85%,几近 1949 年的
2 /  8
一倍。以后,随着兴办国营农牧场,开发大雁、伊敏、宝日希勒三个中型煤矿,铁
路、公路建设不断扩大,形成汉族人口增加的高潮。 1960 年,全盟汉族人口为 108.8 万人,是 1949 年的 4 倍。特别是 70 年代,由于十年动乱与 “左”的路线的影响,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河北、山东等省区汉族农民携带家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留岗培训金属热处理初级工理论考试.docx VIP
- 铝方通吊顶安装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x VIP
- 商务英语(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课程ID:1205722812).pdf VIP
- 第37号: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规定(2018).docx VIP
-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诊治.pdf
-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写作能力提升的实践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全新版进阶视听说B1 四级听力训练4测试答案.docx VIP
- 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高净值人士税务观察:个人股东在并购重组中能否暂免纳税?.pdf
- 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修改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