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蔬菜病害微课2-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pdf

7 蔬菜病害微课2-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Downy mildew of crucifers • 霜霉病是十字花科作物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发 生普遍。在沿江、沿海和气候潮湿、冷凉地区易流 行。 • 流行年份大白菜株发病率可达80~90%,减产30~ 50%,且病株不耐贮存。 症 状 • 十字花科作物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霜霉病。一般 以晚秋和早春时的蔬菜发病较重。 • 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茎、花梗和种荚等。 • 叶片被害时,初期在叶正面产生淡绿色的病斑。病 斑逐渐扩大,色泽由淡绿转为黄色至黄褐色,并受 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叶片背面的病 斑处则出现白色霉层。 大白菜霜霉病 小白菜霜霉病 花轴受害后呈肿胀弯曲的 “龙头”状,故称龙头病(staghead) 病 原 • 病原菌为寄生霜霉 Peronospora parasitica ,卵菌门霜霉属。 • 菌丝无色,无隔膜,寄生于寄主细胞间隙,以吸器伸入寄主 细胞内吸取养分。吸器为梨形、圆形或分叉状。 • 孢囊梗由菌丝直接产生,从气孔伸出寄主体外,无色,无分 隔,呈锐角二叉状分枝,末端的小梗尖细,向内弯曲,上生 一个孢子囊。 • 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 • 卵孢子黄色至黄褐色,近圆形,厚壁,表面光滑或有皱纹。 卵孢子埋藏于寄主组织内,以肥厚的病组织内为多。 寄生霜霉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寄生霜霉的卵孢子 病菌的致病力分化 • 病菌属专性寄生菌,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寄生霜 霉在我国存在3个变种: 芸苔属变种 (P. parasitica var. brassicae ) 萝卜属变种 (P. parasitica var. raphani ) 荠菜属变种 (P. parasitica var. capsellae ) • 病菌可侵染各种十字花科蔬菜,包括大白菜、小白 菜、油菜、菜苔、芥菜、芥兰、榨菜、萝卜和甘蓝 等,其中以大白菜、油菜和芥兰受害最为严重。 病害循环 • 在北方冬季不长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区,病菌以卵孢子随病 残体在土壤中或菌丝体在采种株越冬。 •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和以菌丝体在 田间寄主体内越冬。 • 在南方,病菌借助于菌丝上不断产生的大量孢子囊在多种 十字花科植物上辗转危害,不存在越冬问题。 • 春季,休眠的卵孢子萌发或病株体内的菌丝体形成孢囊梗 和孢子囊,卵孢子和孢子囊主要借气流和雨水传播,从寄 主气孔侵入或表皮直接侵入。发病部位可不断产生孢子囊, 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逐步蔓延。植株生长后期,病组 织内形成卵孢子。 卵孢子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 霜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措施 等因素有关,其中以气候条件影响最大。 一、气候条件 一般在气温16~20℃,昼夜温差较大和多雨高 湿或雾大露重的条件下,最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流行。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中旬形成 第一个发病高峰。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初为第二个 发病高峰。 二、栽培条件 连作的田块,土中菌量多,病害发生早而重。基 肥不足、追肥不及时,植株生长不良,抗病力下降, 发病重。 三、品种抗病性 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但目前尚未发现免疫 的品种。 圆球型品种发病较重;直筒型品种发病较轻。柔 嫩多汁的白帮品种发病重,青帮品种发病较轻。 一般来讲,抗病毒病的品种同时也抗霜霉病,反 之亦然。 防 治 以种植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 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利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 由于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为减少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