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学宫:岭南第一儒林沧桑.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府学宫:岭南第一儒林沧桑 作者不详 ? 为粤人“重商轻文”正名 教育,是人类文明传递的圣 火。追溯广府的教育轨迹, 自有其特异的光彩。 所谓粤人 “重 商轻文”一说,多有不实。 广府何时兴学不详,但最 迟于西汉后期,广州已出现培养士人的教育机构。三国初, 东吴骑都慰虞翻谪放番禺,在虞苑 (今光孝寺 )设宫讲学,门 徒数百人。隋代废九品中正制,创立科举制。到了唐代,科举教育体制更趋完善,各州县都设置了学校。在广州,高宗 龙塑中,广帅“明婚冠于县邑,布庠塾于闾阎。 ”文人学士、高官政要,如孔 ?、李勉、宋 ?、李翱、刘禹锡等,均在广府兴学敷教, 而登科取第者颇不乏人。 南汉国立, 便开科取士,延揽人才,教育自是有声有色。到了宋代,随着全国经济文 化中心的南移,州学、县学相继建立。仁宗之际,广州已有州学,至宋代,全部州学、过半县学均已创立,广州成了文人荟萃之地,李昴英说这里“文风彪然日以张,虽蕉阜桄林之墟,蛎田蟹窟之屿,皆渠渠斋庐,币良师以玉其子弟,弦歌铮管想闻。 ”元代,官府在农村大力推行乡学,广东亦不例外。清代教育沿袭名制,中央设国子监,地方设府、州、县学,乡设义学、社学。广州设府学宫,为广东最高学府。 番禺、南海各设县学宫,统称儒学。至于公私书院、书塾之 设,更是不计其数。 泊至近代,广府教育更是领风气 之先。广府人兴学,重务实,而轻仕宦,所以,以仕途来衡 量教育是否发达, 从而引起 “重商轻文” 的结论。这本是 “官本位”观念在这上面的反映,现在应予摒弃了。因而,重新审视广府的教育,得出正确的结论于今天更为重要,而不仅 仅是个“正名”的问题。□ 陈鸿均 古迹的存留只在 一念之间,而历史的本真或许就因为这一念令后人难以考究。关于广府学宫的种种辉煌,今人也许只能静立于这座建 在古番山遗迹上的番山亭中去畅想了。 大事记 公 元 972 年 宋太祖开宝元年,番禺并入南海。宋代地方 行政制度分路、 州、县三级, 广州上属广南东路, 下辖南海、番禺、增城、清远、怀集、东莞、新会、信安、香山等九县。 后来,番禺、东莞先后并入南海和增城。 公元 1003 年 北宋咸平六年,广州设禁军。这是驻扎在广州的正规军,此后不断扩充,加强了广州驻军的兵员和战斗力。到南宋,禁 军降为非正规军,屯驻大军成为正规军。 公元 1052 年 北宋皇 ?四年五月二十六, 在广西广源起义的壮族首领侬智高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广州。侬智高为反抗宋廷的压迫,在广西毅然发动起义,并以雷霆万钧之势,从广西一直打到广 东,并围攻广州 57 日,造成北宋朝廷的恐慌。 寻访之旅残存古树山亭,难觅学宫旧时风貌 因后代多次毁宫 重建,即使今天还留有物证,广府学宫也是难觅当年的盛大景象。学宫留到今天的痕迹只有位于孙中山文献馆内的番山亭、翰墨池和十余株古树。文献馆主楼前的荷花池就是当年翰墨池的位置,但面积比以前小,且不是宋代建学宫时的翰墨池,而是后代建的。主楼右边民宅后的小山坡是原来广州城里古番山的遗址。这个地方正是学宫最后定址的最佳“风水”之地。番山一带因林木荫蔽,东南两面环水,又与学宫 宏伟的建筑相映成趣, 曾分别以 “番山云气” 和“孤兀禺山”而成为明清两代的羊城八景之一。自学宫迁到番山,山上就 建有番山亭,这个亭子近千年来建了毁,毁了又建,一直保 留到今天。 史料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学宫已成 危房,且无资金修缮而被拆除。记者寻访当年了解情况的史 学专家,获知学宫被拆还另有原因。当时,广州现存的还有 番禺学宫,而那里曾是毛泽东举办农民运动讲习班的地方, 被认为历史意义更大,所以就把番禺学宫保留了下来,广府 学宫则被拆了。遗憾的是,拆除学宫前,竟没有留下一张照 片,令今人再也无法目睹学宫当年的模样,昔日那古香古色 的建筑与规模只能通过阅读史志资料知其梗概。 学宫 变迁千古兴废,儒学教育圣地终难存 广府学宫建于北 宋庆历年间,南宋绍兴三年定址番山 (今文德路 )一带,历经 多次迁徙、扩建、重建,至乾隆时期而臻于完备。学宫规模 宏伟,由南至北从今天的市一宫一直延伸到广州市第 13 中 学,号称“岭南第一儒林” 。学宫在咸丰七年 (1857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英法联军炮击焚毁。同治三年 (1864 年 )重新 修建。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学宫已成危房,遂拆除,后建起市一宫。目前仅存的遗迹只有今孙中山文献馆内的番山亭、 翰墨池和十余株古树。 宋 几经迁徙,学宫终定番山 宋代开始,文化教育风气逐渐南移,官学兴盛。关于广府学宫的创立、迁徙、扩建、重建,光绪广州府志卷六十六有详细记载,广州民间工艺馆馆长黄淼章、史学家陈觉全对之有 所研究。 宋庆历年中 (1041 年- 1048 年 ),皇帝下令兴 学,广州于 1044 年在西城番市 (今光塔路一带 )的孔庙办起官学,这是广州最早的官办

文档评论(0)

152****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