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神经源肿瘤影像诊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一般检查 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弹性,境界较清楚。触压肿瘤时,可激发放射性疼痛、刺痛或触电感或麻木感。如肿瘤起源于迷走神经,加压时可出现咳嗽、气促、心率改变等症状。 肿瘤常发生在颈深部,可将颈动脉向外、向前或向后移位,可见移位动脉的轮廓与搏动。肿瘤也可突向咽腔。 * 3、? 病理检查 一般经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多可确诊,不必活检。必要时可作穿刺活检或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 四、影像学表现 X线: 颈椎片 “哑铃形”肿块、椎间孔 扩大。 颅底片 可确定颈静脉孔是否扩大颅底骨有无破坏。 * CT MRI 1、? 肿块: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光滑。神经鞘瘤有包膜,神经纤维瘤无包膜。 CT: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 可囊变、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内部密度不均. 有人认为:肿瘤密度低,内部呈栅栏状或云雾状、岛状的高密度区或呈混杂密度为 神经鞘瘤的特征性改变。 MRI:肿块在T1加权像上与肌肉信号相同或稍低 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可清楚显示包膜。囊变部分呈长T1、长T2号。增强扫描 囊变部分不强化,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 * 2、肿瘤的定位征象与神经来源的判断: a、? 起源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链的肿瘤,位于颈动脉间隙,颈动静脉的后内侧,推压颈动静脉向外、前移位;亦可使茎突和咽旁间隙前移。来源于迷走神经者可使颈动、静脉分离。而来源于交感神经者,则常伴有颈长肌受压后移。 b、 脊神经根肿瘤位于椎旁间隙和椎间孔处。臂丛神经根肿瘤位于斜角肌间隙,压迫前斜角肌向前外移位。可使椎间孔扩大,肿块呈“哑铃形”。 c、 膈神经肿瘤位于前斜角肌的前方。 * a、? 脊副神经肿瘤则位于颈后间隙,肿块主体位于胸锁乳突肌内后方和颈静脉之后。 b、 舌下神经鞘瘤位于枕大孔和舌下神经孔附近,可形成舌下神经孔扩大和周围骨质破坏。 c、 如为咽旁间隙肿瘤,则咽旁间隙变窄或消失的同时颈动脉鞘内血管后移。 * * * * * * * * * * * * * 3、肿瘤的良恶性判断:   除神经纤维瘤病外,神经源肿瘤多为单发,多侵犯单一间隙,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大多不破坏邻近骨骼,不侵犯邻近肌肉。对邻近血管推移而不包绕。 恶性神经源肿瘤则可侵犯多间隙,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界可不清也可呈侵袭性表现,无完整包膜,对邻近骨骼和肌肉可形成破坏。对邻近血管可形成包绕。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