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
【课文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的特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长句短句交织使用的作用。
4、学习写人物传记。
5、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背景资料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奉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那么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缺乏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辩论。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展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出色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宰割 署名 奠基 开拓 元勋 仰慕
孕育 选聘 大厦 无垠 夐 黯
曛 铤 筹划 签字 颤抖 燕然
嫣红 挚友 彷徨 罗布泊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3、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宰割: 署名:
奠基: 开拓:
元勋: 仰慕:
孕育: 无垠:
筹划: 嫣红:
挚友: 彷徨: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引人注目:
忠厚平实:
知人之明:
马革裹尸:
层出不穷:
燕然勒功:
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根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教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课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局部。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各局部的大意。
第一局部:
第二局部:
第三局部:
第四局部:
第五局部:
第六局部:
2、下面是对这篇课文构造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③B、①→② ④ ⑥ ⑤ ②
③
B、①→② ④ ⑥
⑤
C、①②⑥A、① ③
C、①②
⑥
A、①
④ ⑤
⑤ ⑥
3、作者在第三局部“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中说,“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
B、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这段话先说二人一样的地方,接着用比照的手法提醒他们的不同。
D、这段话说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4、作者在第四局部“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
答;
参考答案
2、B 3、D 4、不是。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地告诉读者,他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这样写,语言简练,蕴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16《 最苦与最乐》.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18《紫藤萝瀑布》.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19《 一棵小桃树》.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20假如生活欺骗了你.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20未选择的路.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22《 伟大的悲剧》.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24《带上她的眼睛》.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25《 河中石兽》.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第4单元 写作 怎样选材.ppt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经典课件】第5单元 写作 文从字顺.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