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水土流失现状与对策分析 .docx

凉州区水土流失现状与对策分析 .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建筑学相关资料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RELATED INFORMATION 工程建筑学相关资料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RELATED INFORMATION PAGE PAGE 1 凉州区水土流失现状与对策分析 武威市凉州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64.3%,主要以水蚀和风蚀为主。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必须提高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认识,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改革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按区域生态工程类型分工,调动积极性、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治理水平。 1、基本现状:1.1、基本情况:武威市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东经101ordm;5935-103ordm;2340,北纬37ordm;2315-38ordm;1254,东邻古浪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南依天祝藏族自治县,西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与永昌、民勤两县接壤,属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严寒、降水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昼夜温差悬殊。全年日照时数为2967.8小时;气温以7月份最高 ,为29℃,1月最低,为零下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60mm,年蒸发量2020mm。国土总面积4873.85km2,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0.006 km2,人均耕地0.0013 km2,(区内土地包括:农用地2063.58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2.35%,其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4.16%、1.54% 、2.81% 、13.46% 和0.38%;建设用地为341.54 km2,占土地总面积7%;未利用地为2468.73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0.65%)。流经区内的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是全区的主要地表水源,多年来平均地表径流量为6.80亿m3/a,(1993年~2003年)。区内地下水取水量为5.25亿m3/a,其中90%为河渠入渗量、基岩裂隙水入渗量,近十年来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为2.816亿m3。全区地表水、地下水总的可利用量多年平均为9.616亿m3。森林面积达462.16 km2(天然林42.47 km2,人工林419.69 km2),森林覆盖率达9.1%。1.2、水土流失现状:凉州区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132.3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4.3%,其中:风蚀面积1949.26 km2,占流失面积的62.2%,水蚀面积1183.08 km2,占流失面积的37.8%。根据凉州区的地形地貌,水土流失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山区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东部和北部沙漠沿线主要以风蚀为主。水蚀主要由于全区降水较少且年内分布不均匀,降雨强度与水土流失危害成正比,在发生强降雨和持续降雨的情况下,南部山区径流极易形成洪水、使切沟、冲沟发育强烈,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危害和财产损失,冬春降水较多时,往往在阴坡和凹地形成积雪、春季表层迅速消解,雪水不能下渗,在坡耕地上形成强烈细沟状面蚀,尤其在沿山地带极为明显。经过长期流失冲刷和其它外营力的作用,发育成丘陵起伏,支离破碎的缓坡地段,原土壤结构疏松、土壤容易随地表径流流失,“跑水、跑肥、跑土”现象严重存在,造成地力衰退;风蚀区主要分布在区境内沙漠和与沙漠毗邻的乡镇,年降水量少,疏松、裸露的表土抵御风力作用较低,容易形成扬失、跃移现象,一遇大风,主要以扬失为主,尘沙飞扬,有时造成大面积沙尘暴天气,严重影响全区及边缘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整个危急到全石羊河流域。形成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南部山区山坡陡峭,地势起伏、沟壑密集,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加之降水集中,强度大,植被稀疏,容易汇集成地表径流,东部和北部主要受降水限制、风力影响,易形成荒漠化;另一因素主要是人为活动频繁,取土、毁林、毁草、陡坡开荒、开矿、办厂、道路建设等项目工程实施,加剧了新的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1.3、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及采取的做法:全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389.1km2,治理程度12.4%,(其中:水平梯田11.3 km2,水保林291.4 km2。经济林34.5 km2,荒坡种草18.2 km2,封山育林15 km2,封坡育草14.7 km2,沟坝地4 km2),完成谷坊138座,沟头防护14处。在农业耕作措施上重点采用少耕、免耕,秸杆还田,水平阶、横坡种植、地膜覆盖等措施。1.3.1.建立健全了水保法制体系 为了有效规范全区水土流失的预防监督和治理,凉州区按《水土保持法》、《甘肃省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编制完成了《凉州区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凉州区水土流失危害补偿费、防治费征收、

文档评论(0)

minc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孝感韵康商贸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900094750514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