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第2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pptVIP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2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上海新报》(中文) 创刊于1861 上海最早的中文商业报刊 “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行(字林洋行) 印此新报,所有一切国政军情,市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 三、中文商业报纸的重要发展--《申报》 1、创办动机--营利 “本报之开馆,余愿直言不讳焉,原因谋业所开者耳。” 英国商人的利益与华人读者的需要合二为一 2、办刊方针 本土化:任用华人主持编务 “所卖之报皆属卖与华人,故依持者惟华人,对国家使除其弊,望其振兴,是本馆所以为忠之正道。” 大众化:《申报》的市场定位 “今天下可传之事甚多矣,而湮没不彰者比比皆是,其何故欤?盖无好事者为之纪载,遂使奇闻逸事阒然无称,殊可叹惜也。……求其纪述当今时事,文则质而不俚,事则简而能详,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纸之善矣。”……“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世之览者亦皆不出户庭而知天下矣。” 3、《申报》的内容设置 A、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 《记禹航某生因奸谋命细情》:“邻有卖浆之妻,小家碧玉、凤韵天成;生窃好之,时肆调谑。眼波眉语,相视莫逆,乘间密约,订以中宵。” “甲午以前,报纸罕言政事,对于官场人物尤不敢妄加只字” B、论说 “如有名言谠论,实有系乎国计民生,地利水源之类者,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附登本报,概不取值。” C、注意刊载文艺作品 “如有骚人韵士有愿以短什长篇惠教者,如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之类,概不取值。” 4、《申报》的经营之道 A、以市场为导向的受众观 B、低价入市 C、发行策略 D、多元化经营策略 1872年,发行文艺性月刊《瀛寰琐记》,这是我国最早的文艺期刊。 1876年,创办通俗性报纸《民报》 1884年,创刊我国第一个石印的著名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 5、《点石斋画报案》 本斋向有画报,系仿照西人成式,一切新闻皆采自中外各报。去年八月间登有《缩尸异术》一节,十月间登有《格致遗骸》《戕尸类志》各节,虽系各有所本,嗣经确探,始知事出子虚,本斋正在登报更正间,适奉宪谕传知,合亟登报声明前误,以释群疑。 第三节 外报对于中国的作用与影响 一、外报的特点 1、本土化策略 2、先进的新闻业务 (1)现代新闻与报纸观念的引入 【申报】:“新闻则书今日之事。” 《邸报别于新报论》 新报 邸报 新报纪事,无所限制,“上自朝廷,下及闾里,一言一行,一器一物,无论美恶精粗,备书于纸” 内容狭窄,“但谈朝廷之事,不录闾里之琐屑而已 ” 广泛反映民意,“故每遇事,可以尽情议论,直陈无隐” 只登朝廷动态,“以见国家之意”,“民之意不达于上 ” 新报读者众多,遍及工农商学各界 阅之者学士大夫居多,而工农商贾不预焉 (2)办报方法与经验的提供 (3)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外报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政治方面 2、经济方面 “从悲观方面言,则外货进入内地市场,漏卮日巨,因而物价腾跃,民生日困,在我国经济史上,诚一大变迁也。” “从乐观方面言,因经济学说之输入,足以促华商之觉悟,使具国际间之知识,而渐启其从事企业之思想” 3、文化方面 第四节 国人自办报刊的开始 “这些报纸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渐暴露下问世的,因而一开始就表现出反对外国侵略和追求社会进步的明显倾向,但也因此受到了强大的封建统治和外国势力的双重挤压,走上了一条曲折和畸形发展的道路。” 一、林则徐译报:以“采访夷情”为目的 《澳门新闻纸》 局限:尚未发掘报刊舆情引导的功能 二、洪仁玕的办报思想:国家政权的宏观着眼 1、把报纸视为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 “倘至兵强国富、俗厚风淳之日,又有朝发夕至之火车,又有新闻篇(报纸)以泄奸谋,纵有一切诡弊,难逃太阳之照矣。” 2、把办报视为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 “准富民纳饷禀明而设”新闻馆和准卖新闻篇 3、报纸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上览之得以资治术,士览之得以激变通,商农览之得以通有无。昭法律、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皆借以行其教也。教行则法著,法著则知恩,于是民相劝戒,才德日生,风俗日厚矣。 4、建议在各省设置新闻官 “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诫,忠者清心可友,于是一念之善,一念之忍,难逃人心公议矣。人岂有不善,世岂有不平哉?” 三、首批国人办报 (一)《昭文新报》 “官报,无民意之可言也。外报,仅可代表外人之意思;虽其间执笔者有华人,然办报之宗旨不同,即言亦不能尽其意也。我国民报之产生,当以同治十二年(1873)在汉口出版之《昭文新报》为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