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docx

9.《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本篇课文与普通新闻的不同之处。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艺术手法,提高阅读及写作能力。 通过历史介绍,引导学生品味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体味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文本细节,共情参观者的感受,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第一部分:自主预习 【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在此之前呢?我们已经学习了2篇现场短新闻,了解了新闻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特殊的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一篇曾经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的文章,为什么这样讲呢?作者又为什么以此作文本篇的题目,这篇作品与平常的新闻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诵读全文,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因为这里没有新鲜的见闻,关于奥斯维辛的恐怖、罪恶、残忍人们了解的已经很多了。对于追求时效性的新闻来讲没有什么可写的了。 【本文与一般新闻的不同之处】 时效性:一般新闻写最新发生的事件,而本文的时效性不强。 报道内容:报道的是客观事件,而本文着重写个人感受。 情感倾向: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从头到尾贯穿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它突破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原则。文笔优美,感情真挚。 普利策奖颁奖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普利策奖也称为 普利策新闻奖。 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 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 新闻界的一项最高 荣誉奖。现在,普利策奖已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被称为“新闻界的 诺贝尔奖”。其奖项评选范围已经超越新闻,是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综合类奖项。简单说来,普利策奖分为两类, 新闻界和创作界。普利策奖也是一个鼓励美国的奖。新闻界的获奖者可以是任何国籍,但是获奖条目必需在美国周报(或日报)中发表的。创作界获得者必须是 美国公民,唯一例外的是历史奖。只要是关于美国历史的书都可获奖,作者不必是 美国人。 这篇文章传达了新闻背后的核心理念,新闻不是哗众取宠的奇异事件,本质上体现着对于人类生存命运的关注。新闻的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反权威精神。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挖掘事情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研读课文】 师:了解背景之后,让我们走进课文。即使再特殊的新闻作品,依然是新闻作品,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请同学们再次诵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并说一说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导语:(1-3)奥斯维辛的现状。 背景:(4-6)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 主体:(7-15)参观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过与感受。 结语:(16)奥斯维辛的现状。 师:在主体部分,作者没有将文章的着力点放在直接描写奥斯维辛的残酷上,而是放在了参观者身上,写参观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过与感受,那么参观者参观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哪些地方呢? 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试验室——长廊——绞刑地下室。 师:这要是作者描写的主要顺序——空间顺序。参观集中营时人们的感受和反应是什么? 第7节 ? ?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 ? 问题:作者写这些细节要表现什么? ? ? 理由:“默默”表明参观者的沉重的心情,“很快的望上一眼”表明参观者很清楚每一个地方都很恐怖,但却不知道会碰上什么可怕的景象。“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表明当景象与眼前的事物联系起来的时候,参观者的震惊。 第8节 ? ?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 ? 问题:为什么要把废墟和怒放的雏菊花组合在一起? ? ? 理由: ? ? 一边是残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废墟是罪恶的见证,菊花是生命的象征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对照式放在一起,这样的景象让人震撼。它是对灭绝人性的罪行的控诉,也同时也告诉我们:多么残暴的力量也阻止不了

文档评论(0)

Mylover6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