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俄汉“死亡”委婉语的对比分析.docVIP

关于俄汉“死亡”委婉语的对比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俄汉“死亡”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摘要】“死亡”是人类最不愿面对的话题之一,但同时这又是一种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为了不使“死亡”这一语言禁忌突兀的出现,相应的委婉语便应运而生。本文即从社会地位、年龄和性别特征、宗教信仰以及价值取向四个方面对俄汉“死亡”委婉语作对比分析。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俄汉对比 陈望道先生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巨著《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认为委婉即“说话是不直接表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词典学家劳森则将委婉语比喻成“语言的遮羞布”,这一说法恰如其分的说明了委婉语的功能。通过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缓人们对禁忌话题的抗拒和抵触。“死亡”便是人类最不愿面对的话题之一,无论何时何地,“死亡”一词总会使人联想到痛苦,不安,能够使人产生强烈的反感。然而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死亡”这一话题却往往难以避免,这时委婉语便如润滑剂般出现,使人们的交际更加顺畅,和谐。 一、俄汉“死亡”委婉语在社会地位上的体现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皇权至上,官僚等级制度森严,自上而下形成了异常严格且鲜明的封建等级制度。从天子到平民,社会地位的不同的人对于其死亡的说法也都有严格的区分。《礼记·曲礼(下)》中明确规定:“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古人把天子视为天或高山,因此天子之死犹如天崩或山崩。对此,汉语里还有其他多种委婉表达法,如“驾崩”、“宾天”、“大行”、“登避”、“千秋万岁”等。所谓“薨”,原为“房子坍塌时发出颠坏之声”,也是令人震惊的一件了不得的大事,用于仅次于天子的诸侯。“不禄”则是一种迂回说法,又称“弃禄”,意即“不再享用皇上的俸禄”。到了唐朝,据《新唐书·百官志一》记载:“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此外,汉语中四字格成语极为丰富,其中也有一部分反映死者身份地位的委婉成语,如:“千秋万岁”、“宫车晏驾”用于帝王,“命归黄泉”、“撒手人寰”用于平民百姓,等等,足见汉语委婉语表现力之丰富。由此可见,在封建等级观念极强的中国,不同社会地位人的“死”的委婉语可谓界定清楚、等级分明。它们是中国封建文化的特殊产物,深深地扎根于坚实的中国文化土壤之中。 在俄语里,表达死亡的委婉方式同样有:历史伟人之死称为yйти от нас(离开了我们)、заснуть ∕ уснуть вечным сном навеки(与世长辞,长眠于九泉之下)、скончаться (逝世)等。而社会地位一般的人的死是这样称呼的:yйти из жизни∕ в землю (去世,入土)、расстаться с жизнью∕с дущой∕со светом (离开人世)、нет в живых с нами кого(没了,不在了)。 这一类委婉表达方式在汉俄语言中都很丰富,但是由于两国的历史不同,政体也不同,中国古代表达帝王将相死亡的委婉形式比俄罗斯略多。 二、俄汉“死亡”委婉语在年龄和性别上体现 汉语对“死”的各种婉称也反映了死者的年龄和性别特征。人们把婴儿之死说成“没成人”、把幼儿之死说成“夭折”、把少年之死称为“凋谢”、把年轻有才气的男子之死称为“玉楼受召”、“英年早逝”等;对年青貌美姑娘之死往往用“香消玉陨”、“红消香断”、“珠沉璧碎”等特别动听的委婉语词来表达。对于老年人之死,汉语婉称可谓丰富多彩,常见的有“损背”、“见背”、“去世”、“逝世”、“辞世”、“故去”、“长眠”、“咽气”、“合眼”等。 对于不同年龄人的死,汉语中的委婉表达很丰富,主要是由于儒家思想的“礼”,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长幼尊卑有序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因此“死亡”的委婉表达方式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也是各有特点的。俄语相对来说就相形见绌了。 三、俄汉“死亡”委婉语在宗教信仰上的体现 在中国人们多信仰佛教,道教受其影响常用成仙成佛代指人的死亡。人与神的界限并不十分鲜明,这一点在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描写贾敬之死时在句中连续出现了3个表示“死亡”的委婉语——宾天、没了、升仙。东府的主人贾敬死了,没有人敢用“死”字。他的仆人称“宾天”,他的家人称“升仙”去了,而西府的仆人说“没了”,这些词既反映死者的社会地位,也反映了生者对于死者的情感态度。这样的委婉语带有明显的社会色彩,充分体现了生者和死者的等级差异。同时“升仙”也体现了中国道教所追求的生命不死、肉体成仙的宗教色彩,反映出浓厚的汉文化内涵。 俄罗斯人信仰上帝。俄罗斯人认为人是由上帝用泥土捏造而成因此死去就是“归于尘土”(Пыли),人生来就是有罪的,必须要赎罪,所以死去就是“偿还大自然的债务”(

文档评论(0)

199****5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