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识人的经典历史故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荒年识人的经典历史故事 民国初年,湘南蝗虫肆虐,粮食歉收,殷天引一家在镇上最先断了粮,一家人不得不吃起草根树皮。 这天晌午,一顶软轿停在殷家门口,从软轿里下来的是殷天引的一个好朋友王扬。 王扬一边叫着“殷兄”一边走进屋去,殷天引听到叫声,赶紧迎了上来。王扬拱拱手,说:“殷兄一向可好,我今天去前街办点事儿,路过你家,进来坐坐。” 说到这里,王扬突然盯着殷家窗台上一只香炉走了过去。他伸手拎起香炉,仔细端详起来,这座香炉有点儿与众不同,正方形,上宽下窄,呈斗状,比一般香炉高大,显得凝重、大气。 王扬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放大镜,看底足,看款识,看画片上的树叶、小鸟以及山石间一丛丛小草,足足有10分钟,他才把香炉轻轻放在桌上,喜不自禁地说:“宣德炉,好一只明代的宣德炉。” 殷天引听了,心里一惊,他万没想到自己家还有明代的东西。 王扬继续说:“殷兄,你知道,我喜欢收藏,把它卖给我吧!” 殷天引仔细看王扬,见他丝毫没有开玩笑的意思,这才点点头,说:“若真是宣德炉,你就拿去吧!随便给几个钱就行。” 王扬说:“明代的东西,还值点儿钱,我给你两担大米吧!” 当天晚上,殷天引一家人喝上了香甜的米粥。 第二天,殷天引去了一家古玩店,回来后对家人叹道:“我去‘万得昌’古玩店问过了,咱家的那只宣德炉至少值10担大米。唉,王扬只给了我两担大米,这年头啥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从那以后,殷天引就慢慢和王扬断了来往。 多年以后,殷家终于发达起来,而此时,王扬却病故辞世。殷天引得知王扬病故的消息,摒弃前嫌,赶去吊唁。 那天下午,殷天引进了王家。吊唁之后,王家长子陪着他去后院休息。突然,殷天引一眼看到后院的窗户上放着几盆花草,其中几株兰花草居然栽在一只宣德炉里,他觉得这只宣德炉很是眼熟,捧起一看,立马认了出来,这只宣德炉分明就是当年王扬花两担大米从自家买去的那只。 殷天引不动声色地问王家长子:“你父亲用这么贵重的宣德炉来养花,是不是太糟蹋了?” 王家长子小声说道:“大叔,您错了,这只宣德炉不值几个钱,它是现代的一只仿制品。那年粮食歉收,家父的一个好朋友家断了粮食,家父想帮帮他,可又知道这人清高自爱,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帮助,于是心生一计,故意把他家这只仿制的宣德炉‘考证’为明代的东西,顺理成章送了两担大米给他。只是家父死也没告诉我,他的这个朋友到底是谁……” 听到这里,殷天引当场愣住了。 以上就是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因你而精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