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绝密★启用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n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 1页至第5页,第n
卷第6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白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 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答选择题(第I卷1?6题,第n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第I卷7?14题,第n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岀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 共66分)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矣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 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 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 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 是,当商品经济
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 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尖的史 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 的历史叙述一一口头的或文字的, 并作为用以“交换”
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 幵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 下有了 “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
“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
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
。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
学科效应的正比例矣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徳 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
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 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 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 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 “通俗历史热”促进了
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 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 ,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通俗
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 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矣注下层、矣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 代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 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
1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冋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D.
古奥难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清单.docx VIP
- 修剪指甲教学课件.pptx VIP
- NB∕T 20006.4-2021 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 第4部分: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嘴用锰-镍-钼钢锻件.pdf
- 《智慧仓储管理》课程标准.doc VIP
- 中国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非药物干预防治指南(2025年版)PPT课件解读(2).docx VIP
-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行业研究报告】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4月.pdf VIP
- 品种混杂退化原因PPT.ppt VIP
- 储罐内壁升降作业平台施工方案.doc VIP
- 【竞品分析文档】中国元宇宙产业竞品分析报告-2022年4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