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doc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8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8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案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2.细读相关片段,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激发对我国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3.学习科普文章的语言,分析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对说明文的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析简明、准确的语言风格。把握中国建筑文法和“词汇”的含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理清文章思路。 审美鉴赏与创造:思考为何说不同建筑词汇能表达不同的感情;理解各民族之间建筑的可译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并梳理文脉,体会本文的思路美。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言的文学性。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19日,记者在文成公主庙采访时看见,紧贴岩壁而建的寺院,外观没有明显损坏的痕迹。寺院中香火旺盛,佛堂内点满了酥油灯。附近来朝拜的村民络绎不绝。只有佛堂大门上的一幅壁画有一条裂痕。文成公主庙建于公元710年,已有1300年历史。在2008年5月12日震后,报恩寺广场成了平武县城居民的临时避难所。这座占地2.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落建于1460年(明天顺四年),历经1536年、1618年、1657年、1786年以及1976年的数次大地震,在此次汶川地震的影响下,木构造脱榫,墙体开裂,但没倒塌,更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些古建筑为何在遭受地震后却能依然屹立不倒,它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二、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0年5月7日梁思成发表了《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1953年,在极“左”思想影响下,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在北京城墙存废的辩论会上他说,拆城墙如同抽他的筋、剥他的皮一样他曾向中央政府谏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座新城作为政府所在地,这样便可以完整地保留全部老北京城。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并蒙受不公正对待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作者介绍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2年1月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人,并领导和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有突出建树,在古建筑保护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梁思成编写的《中国建筑史》一书,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做出系统的论述。梁思成从20世纪50年代起,热情宣传祖国建筑遗产,撰写《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他十分重视吸取古建筑的精华以创造具有民族特征的新建筑,写有《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一步探讨建筑中的美学问题》等文,著有《营造法式注释》等专著。有《梁思成文集》4卷,《梁思成全集》9卷。 题目解说 “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简洁、严密、醒目、层次分明。中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文,是关键的信息点,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交代了作者研究和写作的范围。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引论。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 第二部分(第3~13段):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 第三部分(第14~17段):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 第四部分(第18~20段):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六、全文分析 1、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明确: 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 2、下列句子运用比喻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ane98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